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发布时间:2025-09-22 21:27:5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694次

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政策正式落地。近期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分别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体现了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

我国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服务消费水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近年来,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约46.1%,相关需求不断升温。养老、托育“一老一小”服务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显现,演唱会“一票难求”,旅游景区“人山人海”。

也要看到,企业和居民在获取资金开展业务、拓展消费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例如,很多家庭在养老生育、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预防性储蓄压抑了消费意愿;不少中小服务业企业手握订单,却因轻资产、缺抵押而难以获得低成本的信贷支持。这些情况抑制了消费扩容升级。

此次两项贴息政策直击痛点,通过财政贴息撬动更多信贷资金进入消费场景。1%的贴息看起来不多,但对提振消费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对居民而言,直接降低信贷成本可减轻还款压力,增强消费意愿,更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对经营主体来说,可缓解融资难题,增加资金用于扩大经营、升级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从宏观层面看,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消费领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财政杠杆持续发力,需要居民“有钱花、敢花钱”,此次贴息政策与一系列“投资于人”的组合拳协同推进,后顾之忧少了,预防性储蓄才会转化为即期消费;就业稳了,贷款才会更有底气;供给丰富了,消费需求才会被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