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预交物业费。”今年秋分刚过,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某小区内,业主卢女士来到小区物业管理中心,主动预交物业服务费。
谁能想到,一年前该小区物业与业主卢女士的关系降至冰点。
物业纠纷,虽起于“小”处,却常堵住民生通道。卢女士2021年就遇到这样的烦心事:住宅楼里的电梯噪声扰人清梦,小区车辆停放混乱无人引导。卢女士多次与物业交涉无果,加上自身经济状况不理想,便选择停交物业服务费。
2024年2月27日,该小区物业因卢女士长期拖欠物业服务费,且多次追要被拒,遂向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认为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于当年3月12日依法发出支付令,要求卢女士限期履行义务。
当那张载明欠费5294元的支付令送达卢女士手中后,她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这场业主与物业长达三年的“冷战”,似乎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关头。
经过走访,承办法官浦月了解到卢女士对于卫生维护、车辆管理等方面的诉求,也理解了她因家庭经济变化而难以一次性支付多年费用的现实困境。
一周后,浦月将双方当事人请到了法院调解室,开始“背靠背”沟通:一面将业主的合理诉求与服务瑕疵的客观情况坦诚转达给物业公司,引导其正视不足、换位思考;一面向卢女士清晰释明拖欠物业服务费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并理性分析其所提诸多问题的责任归属。
经过多轮耐心沟通与协调后,“坚冰”开始消融。物业公司基于实际情况,同意对支付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卢女士也放下心结,承诺3天内一次性付清减免后的款项。
同年3月21日,在钟山区法院调解室内,卢女士将一叠现金递到物业经理手中。对方长舒一口气:“三年多的疙瘩,真解开了!”
这场“闪电”和解,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钟山区法院为破解物业纠纷增长快、一次性化解难等困局,精心打造的一套司法“组合拳”。
“面对物业纠纷这一城市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法院探索建立了‘调解﹢支付令’有机融合的快速解纷新机制。”钟山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贝茜坦言,针对物业纠纷债权债务关系通常较为明确的特性,法院充分发挥支付令“程序简、见效快”的独特优势,一旦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条件,法院即迅速发出支付令,形成有效督促。自2023年9月以来,该院已发出物业类支付令63份。
社区虽小,却紧系万家忧乐。钟山区法院正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