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变革与创新”,旨在共同探讨金融创新最新趋势、挑战与机遇,以及金融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
本届年会设序幕论坛、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论坛以及6个主题论坛。来自全国高校金融学科校(院)长、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学者代表,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的业界代表参加年会,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资本市场改革、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消费驱动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开放与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展开交流,凝聚共识,深入研究和回答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问题,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汇聚思想合力,5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国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与挑战,金融科技成为决定中国未来金融国际地位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正依托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培养面向未来金融生态、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先锋人才。现代金融发展日益呈现“大交叉”特点,深度融入数字经济,亟须推动学科交叉与制度技术协同创新。年轻一代金融学者责任重大,不仅承载中国金融的未来,更要在全球金融舞台发挥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金融强盛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数字时代推动社会经济范式发生深刻变迁,金融正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金融科技带来全方位变革,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风险关联与非线性挑战。资源配置精度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也催生科技巨头自建生态与内部资本市场,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形成“再中心化”趋势。中国须抢占关键技术与平台中心,避免边缘化。金融研究需从线性、结构化范式转向处理非结构化、行为数据;通胀测算等传统指标也需纳入数字因子重构。金融机构应摒弃同质化竞争,实现深度与广度兼备的转型,培养兼具垂直产业知识与横向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