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畔格外热闹,不少观鸟爱好者集聚在指定观鸟区,架起“长枪短炮”。“你看这群蹦跶的小鸟,刚开始还以为是云雀嘞!”摄影爱好者黄涛举起相机,兴奋地告诉记者,“刚确认了,这是铁爪鹀!”
“拍到铁爪鹀的这块地,前年还都是密密麻麻的鱼塘围网,整整拆了3个多月。”明光女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黄大鹏翻开巡查记录本给记者看,“退塘还湿后,普通鵟、白额雁来得更勤了,如今连铁爪鹀这种少见的鸟都来了,说明女山湖确实养得住鸟了!”
2024年,明光启动“清淤+生态浮岛”工程,拆除废弃渔船10余艘,还搭建了“热成像仪+高清监控+巡查队”智慧防线,实现1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
如今,保护区丰水期水域达1.47余万公顷,今年越冬候鸟近万只,种类较往年也显著增多,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了“回头客”。
生态环境改善也让女山湖大闸蟹名声大噪。眼下正是大闸蟹肥美俏销季,走进明光市潘村镇广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养殖水面星罗棋布,负责人邵建彬正带着村民们捕捞打包。
“我们老早也曾在女山湖里围网养殖,谁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螃蟹品质却越来越差了。”邵建彬直言,“退塘还湿后,女山湖水质明显改善,隔着一座山,我们重新引入女山湖水,你瞧,这会儿的螃蟹个儿顶个儿肥、蟹黄蟹膏个儿顶个儿满!”他介绍,合作社养蟹2600多亩,去年产量90万斤,今年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有所提升。
退塘还湿后,不少渔民通过培训成了生态管护员,负责湖面清洁、鸟类观测。曾经“靠水吃水”的打鱼人,成了湿地生态的守护者。“女山湖冬捕节”“农货节”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增收180万元。“候鸟‘稀客’变‘常客’,游客常常来‘做客’,正是我们发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佐证。”明光市委副书记、市长田海松表示。
夕阳西下,观鸟爱好者们纷纷整理器材,准备返程。湖面上,归鸟掠过芦苇丛,留下串串啼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