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广州120,是需要救护车吗?”
一天上午9时39分,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电话那头迟迟没有人说话,多次耐心询问也没有回复。“是误拨电话,还是有紧急情况?”梁雯婷内心正疑惑,电话断线了。
梁雯婷立即回拨,多次回拨后,电话再次接通,这次,听筒里传来AI语音播报的声音,反复说道:“你好,我是一名聋哑骑手”“你好,我是聋哑人”。梁雯婷的心提了起来,迅速问道:“是需要救护车吗?”“是的。”对面还是AI语言播报。
原来,隔着电话,聋哑外卖小哥正通过另一台手机的微信文字转语音功能向120寻求帮助,梁雯婷果断发送短信,通过120短信定位平台获取这名外卖小哥的位置等基本信息。
此时中心调度组长林欣、调度实时质控员梁啟柏也监测到了这个来电的异常情况。林欣立即指挥梁啟柏添加患者的微信,通过文字交流与现场图片,确认这名胡姓外卖小哥的受伤情况。另一边,梁雯婷根据伤者地址,派出白云区东仁医院的救护车,并第一时间告知伤者的特殊情况。10时许,救护车顺利将这名外卖小哥送往医院救治。
这场跨越沟通障碍的救援行动虽然落幕,但也引起了中心工作人员的思考:再遇到这类特殊情况,救助系统能不能更智慧一些?
“如果每次特殊救助都能做到‘无障碍’,我们的救助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表示,针对特殊救助的实际情况,近日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再度升级,优化新增小程序“一键呼救”、文字转语音等无障碍救助功能,如果有聋哑人拨打120求助,救助流程将更加顺利。
“我们正与残联联系,在聋哑朋友群体中推广告知该功能,帮助他们提前录入基本信息,呼救时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罗红彬介绍,此外,指挥中心还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增设视频调度、呼救指导等功能,使医疗救助前置,让呼救者能得到更快、更专业的救治。
下一步,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将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争取实现紧急呼救情况下可获取手机准确定位数据,实现呼救地址自动获取更加准确,无须用户手动操作。结合现有政策与技术,寻找更加便捷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更人性化的“一键呼救”,让救助无须再“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