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升级 畅联欧亚——沈阳局集团公司发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作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2 11:48:19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admin  点击:1168次

  刘乐乐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位于辽宁沈阳蒲河物流基地的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龙门吊舒展臂膀,将中欧班列载回的巧克力、饼干、牛奶、红酒等“洋货”分别装运,为国内的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风笛声声,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又缓缓启动,沿着钢铁丝路,跨越山河湖海……

  作为连接中国东北与欧洲的物流大动脉,自2023年3月4日至今年6月30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已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194列,运输货物超过12.9万标箱,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智能改造 全面提升能级

  7月15日,在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调度室内,满墙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各项场站的监测管理数据,操作员进行远程联动和指挥……扑面而来的科技感,折射出集结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3年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个占地17.7万平方米、拥有2150个标准集装箱位的集结中心,可提供中欧班列集装箱集结到发、场内装卸搬运、堆存理货、海关监管、报关清关、货源组织等服务。

  从空中俯瞰,集结中心所在的蒲河物流基地犹如一座偌大的“陆地航母”,京哈高速公路、102和104国道以及沈山、京哈等铁路干线像一条条“钢铁筋骨”向远处延伸,紧密地串联起辽宁“海陆空”的立体交通路网。

  除了区位优势外,集结中心还搭建了智能化场站管理系统。他们在货场内的4台正面吊、2台龙门吊加装轨道吊装信息采集系统,精准掌握集装箱作业品类及作业节点;在主要作业区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现场作业的全覆盖视频采集和实时盯控。

  “货物装卸、发运作业的关键操作都有逻辑互控,需要用手持设备回传作业信息,任何操作不当都会导致作业中断。”盛夏的午后骄阳似火,沈阳铁路物流中心蒲河营业室外勤货运员文冠杰举着货运管控平台手持终端在车体间穿梭,进行监装作业。这个巴掌大的设备内置高清摄像头、无线通信模块等组件,可以实现指挥平台与现场作业的智能化互控,提升货物的装运效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投入运营两年多来,集结中心已承接全部到发沈阳的中欧班列,设立汉堡、杜伊斯堡、莫斯科等10个境外终到站,到发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

  2024年4月,东北三省一区成立多式联运发展联盟,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动作为,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为引擎,与其他物流企业携手并进,共建“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发展格局,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吸引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货源在沈集结分拨,班列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创新模式 提高通关效率

  “较常规集结中心布局,我们将铁路线规划到海关监管区域内,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通关’,班列货物实现即查即发,避免集装箱先查验后托运,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说起创新推出的“关铁融合”服务模式,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言语中充满自豪。

  为保障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首创将海关监管规则嵌入场站作业流程,共享集装箱安检设备以及协同集约管理,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为中欧班列枢纽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坐在约25米高的驾驶室内,轻踩脚下踏板,手上熟练地操纵摇杆,转动吊钩,稳稳吊起接驳车上的集装箱……这样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对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的门吊司机陈影卓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在起吊集装箱时,场地的摄像头会迅速识别箱体信息,根据货物的报关时间和计划自动分配卸载位置。”陈影卓一言道出“丝滑”操作的诀窍。

  依托场站智能管理系统,集结中心实现铁路虚拟卡口功能。集装箱装卸过程中,集装箱箱号、箱体总重量、偏载偏重等信息会被瞬时检测,同步上传至相关平台,实现铁路与海关间的协同集约管理。

  不仅如此,集结中心还配备了大型集装箱智能检查设备,通过一次X光扫描,海关和铁路同步获取检测结果,实现安检数据共享,待验证通过后,整列班列即可放行,实现一次检查、一站通关,提升作业和运输效率。

  依托“铁路快通”等创新模式,班列实现通关效率与运输成本的双向优化:抵达俄罗斯市场约12天、欧洲腹地约18天,运输时效较海运提升3倍,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为国内外企业构建起性价比突出的陆路物流通道。

  科学组织 提供精准运力

  日前,沈阳成功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作为沈阳联通欧亚物流的核心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蒲河站是沈阳局集团公司裕国站管内三等站,主要担当沈金线运输组织任务,日均办理15至25列近500辆货车到发作业,如今成为东北地区最繁忙的中欧班列始发站之一,平均每2天就会发出1列中欧班列。

  为保证中欧班列正点始发,裕国站改进硬件设备设施,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研讨装卸、运输组织措施,优化运输组织,提前研判风险,主动服务企业。他们实施精准调度指挥,加快车辆周转和空车使用,紧盯每日计划兑现,抓好循环车运输组织,全力提高铁路运输供给质量。

  在全力保障班列开行的基础上,沈阳局集团公司根据辽宁省内企业运输需求,进一步扩大单列编组,由每列50车增加到每列55车组织发运,运输效率得到快速提升。

  沈阳局集团公司还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要素,强化公、铁、海多式联运合作,在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上勇当“排头兵”“先行军”。

  7月5日,一列铁海联运班列满载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集装箱货物,自大连港抵达后,经内贸班列转运至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借助“铁路快通”模式快速完成报关放行,班列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奔赴欧洲,全程耗时约15至20天。

  “先走海运,再走铁路至欧洲,时效更有保障。”沈阳永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采用中欧班列运输,时间是海运的三分之一,价格是空运的五分之一。

  丝路迢迢,笛声嘹亮。如今,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已经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沈阳局集团公司将继续以集结中心为牵动,不断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推动东北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