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企业加速竞逐全球市场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0: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admin  点击:1397次

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实现远海物资运输,海外大额订单频现,政策持续推出……近期,低空经济企业在商业化应用、订单和融资方面进展喜人,加之相关政策助推,产业动能持续释放。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融资应用利好频传

8月3日,峰飞航空的2吨级eVTOL航空器凯瑞鸥载着水果和紧急药品等物资,从深圳陆地起降点起飞,经过近一小时的跨海域飞行,最终降落在距离深圳海岸线150公里的惠州19-3平台,实现了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为eVTOL航空器在海陆间物流运输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协调部副经理任永怡表示,此次试飞由中国海油、中信海直、峰飞航空共同实施,实现了海陆长距离低空紧急物资运送等场景的新突破,展现了低空经济赋能传统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

此前7月21日,峰飞航空货运版V2000CG凯瑞鸥单机适航证(AC证)获民航局批准,成功集齐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三证”,并向客户交付。

近期,低空经济企业利好频传。

7月15日,小鹏汇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融资将用于推进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

小鹏汇天表示,当前公司“陆地航母”量产进程全面提速。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经封顶,正在设备调试阶段,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竣工。公司的“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也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

8月1日,大型无人机系统研发生产企业天域航通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沃衍资本与迪策投资联合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天域航通一代机HY100的生产交付运营及二代机HY200的研发。

向海外要订单

在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的同时,低空经济企业也通过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拓展潜在市场,快速获得资金。

7月16日,时的科技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署了订单金额1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后者计划采购350架E20 eVTOL,与时的科技共同推进E20 eVTOL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商业化落地。

7月23日,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Pan Pacific)及中航工程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Pan Pacific向沃兰特航空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计划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区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场景,中航工程则负责为双方提供合作中的低空基础设施,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元。

同样拿到“适航三证”的亿航智能EH216-S于6月底在印度尼西亚完成首次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公司表示目前已在西班牙、日本、泰国、阿联酋、沙特等多个国家布局场景落地,并在今年的巴黎航展期间与U-Space服务提供商ANRA和阿根廷飞机制造公司FAdeA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在当地的运营和本地化生产。

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低空经济企业特别是eVTOL企业纷纷向海外寻求合作和订单,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国际市场对低空飞行器的准入门槛较低,部分地区允许测试未认证机型,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试验和展示机会;同时,海外的订单能让企业快速获得资金,支撑大额研发投入。

西部证券表示,根据时的科技与Autocraft签约的订单,单架飞机的价格为285.71万美元。低空eVTOL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在需求上或许达不到人形机器人的数量级,但由于其单机价值量是人形机器人当前公布价格的30倍至500倍,产业仍具备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表示,低空经济行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未来成长空间大的特点。能够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开拓实际场景,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起到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对于各行业和地方都有重要意义。

航空产业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企业地理分布情况看,当前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北京市是拥有无人机与eVTOL企业数量排名前四的地区,当地相关企业数量均超30家。

其中,广东省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龙头企业聚集效应引领发展;四川省依托西部航空军工基地,推动传统技术与新兴领域融合;北京市以政策支持和顶尖科研机构为核心,主导高端技术突破;江苏省则依靠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政策方面,7月31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计划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

7月23日,湖南省工信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应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以应急处置装备为主体、监测预警装备和安全防护装备为两翼,打造具有湖南特色优势的“一体两翼”应急装备产业体系。壮大低空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化无人机救援系统、有人/无人协同航空器、低空监测预警平台等装备,规划和建设湖南低空智联网,实施低空监测预警网络、低空应急指挥平台、有人/无人协同救援试点等示范工程。到2027年,全省应急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已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多层次的低空经济发展框架,各类法规和方案仍在不断出台中。在布局低空经济时,如何找准定位、实现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是各地应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