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局集团公司加强运输服务保障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8 16:27:53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admin  点击:2002次

走进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屏幕上一组组滚动的数字令人振奋——货运列车周转时间同比压缩1%,旅速同比提升6%,开行跨省班列同比增长83.7%,铁路货物发送量、周转量综合交通占比超全国平均水平1.8%、8.9%……

效率关乎服务能力,加密、提速、增吨、压时,一条条措施激发活力;通过、解编、装卸、机辆,一项项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沈阳局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畅通高效的运输网络,促进区域交通运输效能实现质的跃升。

科学调配行车资源 优化运输网络布局

“一组去丹东,一组去山海关,六七百名孩子分别从沈阳站、沈阳北站出发,行程紧凑有序,给我们减轻了压力。”8月13日,研学团带队老师王薇欣喜地说。

沈阳局集团公司坚持向列车运行图要市场、要效益,遵循“客内货外、客货分线、检修集中、运用分散”的总体思路,推进枢纽站总图修编,精准定位车站功能,对49趟列车进行调整,让枢纽站客车结构更加合理。如今,前往沈大、沈丹铁路沿线城市的旅客,可以从沈阳站出发;奔赴秦沈客专沿线城市的旅客,首选从沈阳北站乘车;前往京哈高铁京沈段沿线城市的旅客,多聚集在沈阳南站等候乘车。明确的分工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他们推进京哈高铁京沈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同步配属智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照“压旅时、增对数、优结构、摆停站、顺车次、留条件”等原则,铺画京哈高铁京沈段列车运行图,开行标杆列车56列,沿线12个市县首次停靠标杆列车,40多个市县迈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代。

“北京到沈阳的列车运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30分以内,对激活沈阳文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沈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长春至白城铁路提速工程圆满收官,白城至沈阳首开时速200公里的直达动车组列车,白城、松原等城市实现与全国高铁网的互联互通……沈阳局集团公司计划在沈白高铁实施高标准运营体系,开行环长春、沈阳城市群高铁列车,让旅客出行更便捷。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上半年,沈阳局集团公司累计发送旅客9945.8万人次,同比增加237.8万人次,创近年来新高。他们全面摸清客流底数,精准调配运能,提升“一日一图”编制质量,在枢纽城市之间实现旅客购票“零候补”、旅客列车“零备用”。

客运增能,货运挖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沈阳局集团公司完善货物列车运行图,在吉舒等9条线路实行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严格落实重点装卸站(点)技术作业时间标准,提升货物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在沈大、京哈等6条线路29个区间严格按运行图、运行标尺行车,制定编组站、较大区段站“1分钟动车、3分钟压红”提效措施,平均运行时间压缩92分钟,运用车占用费减少1100余万元。

聚焦扩能提质攻坚 提升运输组织效能

烈日炎炎,车流滚滚。在通辽站,一列列“钢铁巨龙”缓缓驶出,为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4主4辅15个支点’技术站作业分工新布局,车站能力利用率达87.2%,达到建站以来最高水平。”通辽站副站长刘立新充满底气地说。

山河锦绣,货畅其流。沈阳局集团公司将提升运输组织效能作为改革的重点,统筹研究技术站作业功能定位,形成技术站作业分工新布局,货运组织更加畅通高效。

今年,位于西部煤炭大通道上的珠恩嘎达布其站装运煤炭137.8万吨、375列,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52%。

聚焦提高中蒙煤运通道能力,他们在珠珠线农乃庙至珠斯花能力限制区间采取增吨措施,开行C70E型循环车组;开通乌珠穆沁站3道到发线,提前组合万吨重载列车;采取提速措施,铺设区间长钢轨,优化运行标尺,将线路允许速度由70公里每小时提升至80公里每小时,限制通过能力提高到12.5对。

沈阳局集团公司还在平齐、大郑等9条符合条件的线路开展运行试验,将空重混编列车提速至每小时90公里,技术速度每小时提高2公里。

“实行‘全天窗’管理后,月均维修计划时长同比增长45%,点外作业、临时抢修同比减少73%,运输能力有效提升。”苏家屯站总工程师杨光伟说。

提升运输组织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在以列车运行图为基础、日班计划为牵动,规范施工管理,推行“全天窗”施工管理模式的“22431”普速铁路施工管理理念指导下,沈阳局集团公司在编组站和作业繁忙区段站稳步推进“全天窗”,实现车站运输能力利用最大化、设备检修周期全覆盖。

技术赋能,智慧管理。沈阳局集团公司在编组站推行技术作业过程达标系统,日(班)计划兑现全过程自动分析预警;打造车务段区域集中运输组织平台,并陆续在全路推广,生产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在作业过程中管控安全风险有了抓手。

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培养“全天候”司机、调整列检作业布局、加强CTC系统建设和G网改造……强有力的举措,为运输效能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局站企”协同体 创新运输服务模式

“铁路为我们新造了135辆卷钢特种车,有效提升了卷钢装车质量和效率。”得知苏家屯车辆段修竣车辆选编成组,准备驶往鞍钢集团,该局集团公司物流部经理乔立峰高兴地说。

沈阳局集团公司创新运输服务模式,与鞍钢集团共同研究制订《一体化运输组织模式规划方案》,明确58项具体工作任务要求,推动“局站一体化”向“局站企一体化”转型升级。如今,双方共享路企现车和全流程技术作业环节,按一个日(班)计划组织生产,共同铺画“局站企一体化技术作业图表”。承担鞍钢集团成品钢材等产品输出任务的灵山站日(班)计划兑现率日均98%,阶段计划兑现率达到100%。

“现在,信息融通、合署办公、一体作业,从接入、解体、卸车到配空、装车、交出,各环节都有计划、有考核,货流、车流、列流有序衔接、快速周转,效率效益全面显现,实现了互利共赢。”乔立峰语气欣喜。

目前,“鞍钢模式”已在本钢集团、通钢集团等30余家企业复刻,为大客户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物流链供应链。

以运输服务改革为抓手,沈阳局集团公司向市场要活力要效益,拓展新兴产业,弥补货源缺口;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探索实施“一箱制”“一单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坚持优化铁路物流价格体系,丰富物流产品谱系;推动“运费贷”等物流金融服务提质扩容,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

截至目前,辽宁铁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2%,开行金港至兴隆山等直达快运列车121列、镇赉至鲅鱼圈等普快货运班列28列,开行数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安全优质、人民满意”的客货运输新模式,正成为沈阳局集团公司助力东北全面振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