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深秋的湘中大地在破晓时分醒来,沪昆铁路已苏醒在一片不同往日的繁忙里。这条横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上,一场为期25天的集中修大会战,正随着晨光渐亮接近尾声。
作为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沪昆铁路承载着巨大的客货运压力,高负荷运转下,线路设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磨耗与疲劳。为确保冬季运输安全畅通,广铁集团娄底工务段紧紧围绕“稳、实、进、和、强”,用数字化思维推行“大兵团”和“小单元”协同作战模式,不断提升作业实效和设备质量。

协同联动,提效能保质量
10月9日,沪昆铁路渠江至烟溪区段,登记、大机捣、测量、收碴……沪昆铁路第二阶段集中修揭开序幕。

“线路设备刚经历一轮繁忙的暑运考验,我们要利用好这次集中修的机会为接下来的秋冬运输安全筑牢设备基础。”该段线路技术科副科长李伟说。
为了抓住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契机,段里提前谋划,抓好施工前期调查和预评估,统筹资源发挥大兵团作业优势,力争在25天的集中修期间完成既定任务。

集中修期间,天窗时间最大化能给到210分钟,充分发挥作业效能对于快速提升线路质量、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至关重要。
该段创新“大机连续作业法”,提前与娄底车务段、广州大机段等单位进行深度沟通协调,通过配备不带宿营车的大机、铺排大机存放站、大机作业后直接运行至邻站、捣固车与收轨车协同作业等措施,有效解决大机作业干扰问题,减少大机转场作业点,大机捣固覆盖率能够达到99.28%。

据了解,该段在25个施工天窗内完成大机捣固、打磨、清筛等11项主体施工任务,14条股道大机清筛的配合施工任务,36组道岔换件、7.95公里扣件大修等车间设备整治任务,覆盖了该段60%以上的线路设备。
科学管控,机械化精细化
“拆除道岔、拨移线路、挖掘回填石砟等大量重体力劳动均可以使用中型机械完成,劳动效率提高近5倍,也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娄底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冯忠说。
在石泉站小机群道岔换砟施工中,该车间投入4台挖机、2台链条机,保证了在7个“天窗”点内顺利完成7组道岔、240米线路换砟的繁重任务。

“大兵团”稳步推进,“小单元”持续发力。段里成立集中修精测小组,结合线路设备实际情况,运用0级轨检小车对大机捣固数据进行动静态统计分析,精准修正里程误差,为精准捣固奠定数据基础。
“我们每日使用轨检仪进行回检,现场利用L型道尺复核起道量、拨道量数据,在24小时内完成静态质量分析,依据复核结果动态调整沉降修正系数,有效控制道床沉落量。”检查验收室主任刘尚华说。
各车间充分发挥车间生产组织主体作用,成立轨距精调专班和岔捣专班,配备固定作业人员,固化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大机施工后线路设备质量达到最优。

“我们不断在机械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打通了检查、计划、验收等多条信息链路,应用‘精测精捣’等系统模块,对车载、添乘、轨检车检测出的动态病害进行汇总分析及展示,让现场施工作业更精更细。”该段副段长金彪说。
精心组织,聚人心解难题
大机缓慢前行,有条不紊筑牢根基;挖机吊臂扬起,将一根根枕木吊进道床;砂轮飞速转动,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口号响亮,组装好的道岔向岔区移动……湘中大地秋雨绵绵,该段13个线桥车间的干部职工都奋战在集中修一线。

“当前季节转换,防洪防汛、翻浆整治等工作都是重点,加之干部职工都是连续作战,思想动态也需要重点关注。”娄底综合维修车间党总支书记余海湘说。
今年刚刚当上父亲的娄底综合维修车间维修二工队工长易鹤群天天守在集中修工地上,有时候还要昼夜颠倒坚守到凌晨。虽然年轻,但他报计划、分工、盯控事无巨细。面对工作压力,车间干部对他的成长也十分关心,经常和他聊天谈心,传授施工经验。

作为集中修施工主力军,该车间党总支组建党员突击队,针对施工困难地段、安全风险预判、小技小改等内容进行攻关。同时,他们借助工作例会和微信群等载体,用心用情解决好职工食住、通勤等实际问题,凝聚起共同维护安全稳定的整体合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该段启动集中修下沉一线包区包片指导活动,在集中修的关键时节,领导班子、技术骨干深入包联片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指导、技术交底等工作。党委办、行政办、工会办等多各科室汇聚在一起,通过主题宣讲、调研寻访、职工慰问等方式,时刻关注和帮扶干部职工难题,确保队伍稳定。

11月3日,该段集中修已全部完成,安全质量均达到预期目标。微微秋雨中,沪昆东西路网纵横交错,星星之火点缀其间,万里铁道线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