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堵点,鼓励更多人才主动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江苏省盐城市创新构建“关系在国企、服务到民企”新模式,选派61名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青年人才赴49家民营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服务锻炼,切实推动青年人才扎根产业一线、助力民企发展,为盐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近年来,盐城抢抓机遇,启动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18万人。
人才“引得进”更须“用得好”。今年3月,盐城从全市国有企业选派综合素质好、专业契合度高的优秀青年人才作为“产业人才专员”,到民营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生产实践、技术攻关等工作。这项实践在全省属创新之举,也是“企业得人才、青年得成长、产业得发展”的多赢之举。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青年人才的加入,不仅有效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也大大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动力。“作为一家深耕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始终将人才视为驱动创新的核心要素。”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克华表示。
“一线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滨海县交通控股集团工作人员谭旺在矽润半导体公司服务期间深有感触,“这段锻炼经历时间不是很长,但让我对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自身眼界也在不断拓宽,帮助我实现了从高校毕业生到产业英才的蝶变。”
民营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阵地,为青年人才铺设了能力跃升的“快车道”。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陈中明在民企服务期间,不仅参与了市级重点项目攻关,更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实践锻炼既检验我在校期间的理论积累,又持续拓展我的认知边界,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力。”陈中明说。
从长远来看,在不同岗位间的切换,也有助于青年人才获得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能力。“选派青年博士深入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我校青年博士自身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盐城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才融合的本质,是让人才价值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近年来,盐城牢固树立“科教产才”融合发展理念,紧扣“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布局青年人才发展全链条,制定“人才强链”行动方案,开展重点产业企业英才认定工作,持续助力人才“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