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
发布时间:2025-10-06 21:10:4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091次

近日,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主办,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共建开放新生态”为主题的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120余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展开研讨。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投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且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900万人,探索出一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路径,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向世界分享了中国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方法。

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国际工程教育新生态,怀进鹏提出三点倡议:携手共创卓越引领的国际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携手探索智能时代的国际工程教育变革新路径;携手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网络。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代表联合体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实践探索、国际化经验和标准研制情况。他表示,“面向未来,联合体将共同促进全球工程教育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工程人才成长发展和工程科技创新突破。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标准的共研、共建和共享,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大批卓越工程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与海外高校签约,将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开展密切合作。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建设中西卓越工程师学院。该学院主要面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等领域,培养国际卓越工程师。

会上,我国与世界两大工程教育国际组织——国际工程联盟、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分别签署文件,标志着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开启国际合作与互认新进程。

据介绍,当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主要包括本科层次的《华盛顿协议》及以下学位层次协议。此次会议启动建立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将填补全球工程人才互认体系关键空白。中国倡议的此项工作将在本科《华盛顿协议》等基础上,弥补全球高层次工程人才国际互认体系关键空白,构建全球统一的硕士、博士培养质量基准,为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支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是我国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成果。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理事长王树国表示,相关合作将为引导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面向未来挑战和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技术快速迭代、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培养具有更强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国际互认标准框架支持。

(记者 张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