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向海图强,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8-14 12:45:4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admin  点击:1655次

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正式落户、大唐南澳勒门海风场连续两年获评广东省唯一“AAAAA”级风电场、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蓬勃发展……连日来,记者走访汕头获悉,汕头的海上风电产业正逐步形成从资源开发到高端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样本。

创新融合: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比翼齐飞”

8月7日,由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盛唐一号”养殖平台在海巡船的守护下,顺利“安家”汕头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场水域,如同一位新住户搬进了钢铁森林般的风机阵列之间。这是汕头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也是汕头“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据介绍,“盛唐一号”养殖平台巧妙嫁接了风电基座与渔业空间,开辟了集约用海的新路径——可迁移式吸力桩基础托起了总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综合平台,为养殖人员提供中控室、办公室、厨房、船员舱室等必要工作生活设施,并配备淡化设备间、动力设备和养殖设备,实现海水淡化、养殖、捕捞、供电、监测监控、靠船转运等功能;下方桁架式网箱高达56.5米,形成1.2万立方米的“深海鱼舱”。

令人赞叹的是,该项目还着力实施智慧渔业应用场景,配备水质水文监测仪器、自动投喂机、水下网衣自动清洗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深远海养殖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出180吨优质海鱼。”据项目方介绍,该项目对充分利用风电资源、提高海洋空间综合利用能力、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平台的安装已基本完成,近期将开展鱼苗投放等工作。

卓越运营:连续两年斩获行业最高荣誉

在“盛唐一号”落户前不久,同样在这片海域的大唐南澳勒门海风场,在全国3511家参评风电场中脱颖而出,上榜2024年度生产运行指标“AAAAA”级风电场,成为广东省唯一连续两年斩获该行业最高荣誉的风电场。

据了解,此次对标评比工作是业内最具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年度评比之一,主要是对风电场的‌发电量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等多个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评估,“AAAAA”级是最高等级认证。

作为粤东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者,大唐南澳勒门风电场项目自2021年年底全容量并网以来,便以“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汕头速度”惊艳业界。其运营表现更持续领跑:风机可利用率连续三年保持99%以上高位,2024年11月甚至达到惊人的99.99%;2023年发电量突破8.3亿千瓦时,超出设计值10.5%。截至今年6月,项目与扩建工程累计发电量已突破30亿千瓦时。

风机稳定运行是生命线。据项目技术人员介绍,面对台风频袭的复杂环境,项目团队通过动态优化机组运行曲线、实施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无人机精准巡检叶片等精细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据介绍,2024年,勒门风电场的风机可控应发电量完成率同比提高1.38%,去年大风季甚至创下单月发电1.17亿千瓦时的历史新高,“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度电必争’的极致追求”。

在汕头提出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背景下,勒门海风场成了最生动的注脚——海风、制造、科研、牧场在这里交织出全新的产业图景。未来,更多风机将沿着海岸线排开,为汕头乃至广东奏出更澎湃的绿色乐章。

全链发展:从资源开发往高端制造跨越

如今,在汕头广澳港畔的国际风电创新港内,全球首个覆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产业园已建成投产。该产业园依靠创新颠覆了传统制造的逻辑——上海电气、金风科技、中车永济、洛阳轴承等20余家产业链龙头聚集在500亩土地上,从齿轮箱、轴承到整机,部件下线即直供总装线。

“这相当于把分散的车间嵌套成一座超级工厂。”园区负责人形象地说,这一模式使得用地规模较传统模式锐减75%,零库存管理也使物流成本骤降,年产值可达142亿元。去年年底,全球领先的22兆瓦机组在此下线,更是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装备正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其创新模式也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

汕头发展风电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给汕头带来了年均9米/秒至10米/秒的风速,有效发电时间近4000小时。作为全国五大风电基地之一,广东规划在汕头海域布局3535万千瓦装机容量,未来更可扩容至6000万千瓦,规模堪比3个三峡电站。

当前,汕头正加快建设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40兆瓦级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建成国内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陆上测试场,加快全球风能组织(GWO)安全技能、机组运维实操技能两个培训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单体容量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逐一打通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人才培养乃至集中送出等产业链前后端各个环节,不断延展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

从“靠海吃海”到“向海而兴”,汕头正锚定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统筹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将海洋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饭碗”。去年,汕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44.7亿元,占GDP比重16.3%,年均增速7.6%,海洋产业结构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