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鼓励学生监视举报家长,这是“生孩子没屁眼”的恶性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20 14:24:42  来源:天涯笔客  作者:天涯笔客  点击:7936次

有一种监视举报,是在泯灭人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反间谍”成了一个热词,大到城市大街小巷,小到乡村小道,随处可见各种反间谍的宣传标语。“福建女子因男友不会唱国歌举报其是间谍”的事件,甚至被推上了热搜......

举报间谍来势汹涌之际,作为教育前沿的学校,又怎能甘于落后呢?

近日,有自媒体爆料称,某些中小学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也在校园里进行反间谍教育,还给学生们布置了假期作业:密切关注家人的一举一动,发现可疑的行为立即向国家机关报告,劝说家人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鼓励学生举报家长,在学校看来或许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大义灭亲”一词,不是妥妥的褒义词吗?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充满着无限邪恶的教育。

曾经有两个故事,至今还在被社会所反思。

1970年4月11日,安徽固镇县16岁的张红兵,亲手举报40岁的母亲方忠谋“贬低伟大领袖毛主席”。事后,其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如今张红兵老了,但每晚伴随他都是噩梦。

还有一个叫小红的小学生,在警察的引导下,生活中积极搜集爷爷的证据材料,成功将爷爷抓获,送上了断头台......

无论是张红兵将母亲钉上十字架,还是小红将爷爷送上断头台,那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政治正确”,“思想先进”的表现,是被当作先进典型广为传颂的“光荣事迹”。

至今想起来,那完全是造孽,在泯灭人性啊。

没想到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文明程度的时候,那种“泯灭人性”的教育,又在校园开始重演了。

特殊的时代里,确实会发生一些有违人伦的人间悲剧。

1990年德国统一后,许多家庭却解体了,甚至不少人自杀了。

为什么?

因为随着东德档案馆资料公开,人们吃惊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子女、朋友曾多次秘密举报自己,甚至是自己身边的卧底。

后来随着类似事件被公开起来越多,家庭几乎变成了最惊悚的场所之一。最后当局决定停止公开这些档案,以免引起更多新的伤害。

但也有相反的案例。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法国一男子犯罪后藏匿在其子家里。后来男子被抓后,其子也因为“包庇罪”一起站在了审判席上。

最后法官判定其子无罪,理由是:判定其子有罪有违人伦,泯灭人性。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当前一些学校鼓励孩子举报父母的做法,是一种恶的教育,是一种有违人伦的教育。

虽然我们的社会有着“大义灭亲”的说法,但翻看历史我们发现,早在几千年的时候,历代多部律法中就有了“亲亲相隐”的律法。

什么是“亲亲相隐”?

就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这样的原则源于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表面上看,“亲亲相隐”看似一种悖谬的法律规定,但其本质却恰恰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思考。

在许多国家,由“亲亲相隐”延伸的证人出庭豁免权都得到了确认,比如英美法系法律规定,夫妻间在婚姻存续期间享有相互拒证权;日本也有近亲属间享有刑事责任拒证权等法律规定。

2003年2月,我国首部呈送全国人大审议的《民事证据法》专家建议稿中,也将“亲亲相隐”吸收并演化成为建议稿中的“公民作证豁免权”。

那些鼓励学生监视举报家长的学校领导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之一,如果在学校的教育乃至鼓励之下真的发展到孩子举报家长的地步,会不会从根基上扭曲和破坏家庭关系的基础,从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家庭以及社会伦理失范的后果?

因为家庭的成立要早于国家,爱的伦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正义得以建立的基础,为此把家庭视为构建法律秩序工具,让孩子监督家长,是一种“生孩子没屁眼”的行为。

文明的力量抛弃了裹脚布,但有的学校又把脑子裹了起来。

如果再让我发现哪所学校再“鼓励学生举报家长”,我一定会把他祖宗的棺材板都给反过来。

谨以此文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