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栾川葌山景室山老君山三山同源 《老庄哲学》擘画栾川龙君河畔“七星连珠”
发布时间:2023-12-12 11:04:43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曲延收 曲江龙  点击:6769次

洛阳栾川,位于五千年前《何尊铭文》首次记载的“中国”的核心地带,曾经以“有莘国”、“三川郡”、“鸾州”、“鸾冶”等地名,而享誉世界。

史学家们在一字千金的“甲骨文”、“竹简”中,以祥实的史籍,记述了栾川作为“中国”的创始地,在开天辟地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伟业。

2022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网》刊发《中国的大美栾川,世界的文明之源》、《一山一水一天书,四祖一后栾川出》、《大美栾川、世界六冠、中华十魁、时空璀璨》、《洛阳栾川熊耳山,十大胜地珍珠连》、《老君仙山,天地通衢》等文,使“东方世界的两河文明”——洛阳栾川,通过手机云网,扬名天下。

一、葌山景室山老君山三山同源  兰章兰交兰客美兰天下

五千年前的《山海经》载:“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ā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注:葌(jiān):兰草;青:石青,蓝铜矿,颜料)

洛阳栾川的“葌山”,是《山海经》中唯一记述的世界兰草原生地,因兰草漫山遍野,兰花香溢天下,而取名“葌山”。

“葌山”兰草,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葌山”聚天下美景于一室,所以“葌山”又称为“景室山”。“葌山”北流的“葌水”,曾因真龙天子、君临此地,史称“龙君河”。“龙君河”的“龙峪湾”段,自明朝以来又称“洪洛河”。

文圣孔子将“葌山兰草”引入“中国文化”当中,在《孔子家语》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草外形简洁素雅,非常受古今文人的喜爱,人们将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唐玄宗李隆基,为赞誉《老庄哲学》“以德治国”的丰功伟绩,将“景室山”更名为“老君山”。

唐玄宗还将李姓先祖李耳的归隐地、《老庄哲学》的策源地——鸾川县,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颁诏晋格为“鸾州”,建“鸾州城”、“鸾州府”。“鸾州府”现列入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新建了“鸾州大道”、“鸾州骨科医院”等,“鸾州”伟名,传承永恒。

洛阳栾川以“葌山兰草文化”为载体,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栾川蕙兰文化节”,花草为媒,携手共荣。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317.jpg

二、《老庄哲学》世界哲学之父,龙君河畔文旅“七星连珠”

洛阳栾川的“葌山”圣地,以兰草的圣洁,在古代社会备受敬仰。老子、庄子千里迢迢,选定此处开创道家基业。老子在此编著《道德经》,又称《老子》;庄子在此编著《南华经》,又称《庄子》;二者成就世界哲学之父——《老庄哲学》。

洛阳栾川老君山北麓,以皇帝“真龙天子”,“君临天下”,而得名的“龙君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了七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像七颗硕大的珍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上。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

●老庄、玄宗“真龙天子”沐浴成名“龙峪湾”

书圣颜真卿将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书丹勒石

●老庄披鸿鹤羽衣通天接地成名“通天峡”

晋朝尚书栾川郡守杨凝式题名勒石

●天地庄周神骏白马,传经布道成名“跳八里”

●庄周白马沐浴成名“白马潭”,王阳明触心灵题名勒石

●《老庄哲学》成就“庄子村”,五大文史地欣迎天下客

●《庄子•逍遥篇》成就“逍遥谷”,画圣吴道子作画,才圣王阳明刻书

●“庄周马”献出“咸池”水,“白马庙”成就“庙子镇”

(一)老庄、玄宗“真龙天子”沐浴成名“龙峪湾”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404.jpg

书圣颜真卿将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书丹勒石

唐玄宗李隆基,将《老庄哲学》颁于全国,奉为科举考试必考范本。追封“老子”、“庄子”为“崇玄博士”。“大圣祖玄元皇帝”,享帝王至尊。

唐玄宗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和“天保十三年”(公元754年),在书圣颜真卿、画圣吴道子等文武大臣的陪同下,两次亲谒栾川县老君山“太清宫”。唐玄宗尊老子为李姓先祖,遵照道家礼仪,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行众人,在老君山北麓的山涧泉池,沐浴斋戒,之后去“太清宫”进行朝拜。

以玄元皇帝李耳、唐玄宗皇帝李隆基,两位真龙天子、君临此地,而得名的“洛阳栾川龙峪湾”,数千年来深受人民的仰慕:2001年荣获“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称号、2002年8月荣获“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称号。当代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李凖,莅临栾川县龙峪湾考察,为其提词“秀压五岳,奇冠三山”。

龙峪湾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枚不胜举,凸显五大景观:

●蚩尤金盔峰(又名鸡角尖、战神帽)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435.jpg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

部蚩尤,以金作兵,不用帝命,自诩天子”。

于是在以洛阳栾川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生了五千年前“蚩尤战炎帝”、“炎黄战蚩尤”、“黄帝战炎帝”、“天下归中国”的历史壮举。

蚩尤带领其部落,以洛阳栾川龙峪湾为大本营,依据栾川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在世界范围内,首创集“采、选、冶、铸”为一体的“金属军工制造”,创制五种兵器。《周礼》记载“蚩尤创五兵,戈、殳、戟、矛、弓”,被誉为“世界战神”。

蚩尤为庆祝“以金作兵”,战胜炎帝,弹冠相庆,将金盔抛向空中,化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之巅——洛阳栾川龙峪湾“蚩尤金盔峰”,因其形似鸡角,俗称“鸡角尖”,又称“战神帽”。  

如今,观光索道直达峰顶。东瞰龙门,西望华山,南瞻武当,北眺黄河,朝观日出。

●洛阳栾川颜体玉刻《御注道德真经》广场

唐玄宗李隆基,两次来洛阳栾川拜谒老君府,并在行宫龙峪湾,对《道德经》进行批注——《御注道德真经》。随行的吏部尚书、书圣颜真卿,用“洛阳栾川伊源玉”书写刻就,成为旷世文宝。

●洛阳栾川“龙峪湾老庄仙人洞”

“老君府”建在“通天接地、俯瞰天下”的老君山顶,秋冬季节,冰天雪地、水源不济。为此老子“披羽衣”,庄子“骑天马”,来到老君山麓敞亮的巨洞之内,著书立说,传经布道,被誉为“老庄仙人洞”。

1995年将“龙峪湾仙人谷扩建改造工程”,列入“栾川县兴栾工程项目”,洞中雕像、洞外广场、飞瀑流水、人仙共赏。

●洛阳栾川千年太白杜鹃苑

《汉书•天文志》记载:“太白经天,乃天下革”。主宰天地杀伐大权、对武将奖惩的武神——太白金星,为褒奖战神蚩尤“以金作兵”,战胜炎帝,弹冠相庆,化作蚩尤金盔峰的壮举,太白金星在金盔峰之巅,献给蚩尤杜鹃花。杜鹃花落地生根,历时五千多年的成长,如今成为占地数百亩、树围一米以上、多达万株、享誉世界的“龙峪湾太白杜鹃苑”。

●洛阳栾川龙峪湾森林氧吧度假胜地

2001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的龙峪湾,距洛阳市165公里,面积1833公顷。龙峪湾拥有千年太白杜鹃、千年古银杏树、万亩落叶松基地,森林覆盖率98.6%,被称为“天然氧吧”。

(二)老庄披鸿鹤羽衣通天接地成名“通天峡”

晋朝尚书栾川郡守杨凝式题名勒石

洛阳栾川庙子镇龙君河畔的“通天峡”,因道家始祖老庄,“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而出于顶”,从此地往返于老君山巅麓之间,而得名。

晋朝天福四年十一月(公元939年1月4日),三川郡守(辖栾川)杨凝式,到龙君河沿线考察老子、庄子文史遗迹,得知史情,欣然命笔“通天峡”,并勒石书丹。

如今,通天峡景区游客如织,特别是莘莘学子,在“通天峡”祈盼“月中折桂”、 “金榜高中”。

(三)天地庄周神骏白马,传经布道成名“跳八里”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518.jpg

因道教始祖的“老君庙”,建在海拔2297米的伏牛山顶。这里秋冬季节冰天雪地、寒冷难耐、水源不济。而老君山北麓的“庙子庄子村”、“合峪砚台村”,海拔900多米,年均气温20℃,益于撰写经文、刻制竹简、装订成册。为此,老子“乘

鸿鹤”,庄子“骑天马”,往返于老君山巅麓的二十华里之间。

《栾川古树名木志》载:“庄子所骑白马,去往老君山顶,从白马潭饮水后,一跳八里,三跳到顶”,于是便把此地叫做“跳八里”。

跳八里村有一株树龄达千年的“栓皮栎”。它高20m,胸围430cm,三人方能合抱,占地750多平方米,雄伟高大,蔚为壮观。现在每年的橡子能卖千元。

如今,“洛阳栾川跳八里天马景区”,游人如织,人们在“千年树”下祈求“天寿”,在“天马广场”上祈福“天顺”。

(四)庄周白马沐浴成名“白马潭”,王阳明触心灵题名勒石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544.jpg

庄子骑马、爱马,留下两千多年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

明朝杰出的宰相、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来栾川拜谒道家始祖李耳、庄周。在龙君河畔,得知庄周曾在一条顺山而下,清澈见底、汇聚之潭,为其所骑的“神骏白马”饮水、沐浴,王阳明欣然在山崖上题名勒石——“白马潭”。

如今,“中原第一瀑栾川白马潭风景名胜区”,名扬华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求名者“天马行空,唯我独尊”;求利者“马到成功,富甲天下”。

(五)《老庄哲学》成就“庄子村”,五大文史地欣迎天下客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607.jpg

洛阳栾川庄子村,以老子、庄子,在此地著书立说,传经布道,而成为“风景文史名胜村”、“国家4A级景区”。其中五个以庄子成名的文史地,倍受青睐:

以史记《拾遗记》、《八十一化图》记载,道教始祖——庄周,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6年)农历二月初九,来栾川拜谒“老君府”,并在庄子村著书立说,成为“洛阳栾川庄子立村纪念日”。

以史书《拾遗记》载:老子、庄子“居景室之山麓,手握青筠之杖,共谈天地之数”,成为“洛阳栾川老庄传经布道广场”。

以老子、庄子将竹子“裁、切、烘、书、钻、编”六道工序,制做成《老庄哲学》,成为“洛阳栾川老庄竹简经书制作坊”。

以史书《拾遗记》记载“老子、庄子出金壶中墨汁以写之,及汁尽,乃刳心沥血以代墨汁”,成为“洛阳栾川老庄墨池”。

以史书《拾遗记》载:“老庄所撰之经,皆写以玉牒,系以金绳,贮以玉函”,成为“洛阳栾川老庄九座玉砚馆”。

(六)《庄子•逍遥篇》成就“逍遥谷”,画圣吴道子作画,才圣王阳明勒石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621.jpg

道家始祖庄周,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6年),在栾川庙子龙君河畔,著《庄子·逍遥游》篇,史学家们称此地为“逍遥谷”。

唐代洛阳著名画家吴道子,被唐玄宗召为宫庭画师,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随唐玄宗拜谒老君山、龙峪湾的老庄圣地,在逍遥谷欣然作画,把“逍遥谷”、《道德经》、“天年树”,尽收于画中。

明朝被誉为“中华全才”的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14年(公元1519年),来到洛阳栾川,拜谒老子、庄子,得知道家始祖庄周,在此书写《庄子•逍遥篇》,欣然题名“逍遥谷”,并书丹勒石。

如今,“洛阳栾川逍遥谷景区”,“洛阳栾川逍遥小筑庄园”,游客如织,把逍遥快乐,带向世界。

(七)“庄周马”献出“咸池”水,“白马庙”成就“庙子镇”

微信截图_20231212121637.jpg

《栾川地名志》载:洛阳栾川“庙子镇”,古称“白马庙镇”。因道家始祖庄周,所乘白马,往返于老君山与洛阳之间,途径镇区东边,神骏白马嗅出含有盐的地下水,以神骏之力,马蹄为镐,掘出一咸水泉,而得名“咸池”。白马饮咸池水力量倍增,“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众乡民饮咸池水,解无盐之急。 

为颂扬庄子的神骏白马造福万民之恩,晋朝三川郡守(辖栾川)、“颜杨书圣”、“四位一体尚书”——杨凝式,于“天福四年十一月、己丑”(公元939年1月4日),在“庄周马”献出“咸池”水之地,兴建“洛阳栾川白马神骏纪念馆”,俗称“白马庙”,据此“白马庙镇”建镇1085年。

如今,洛阳栾川庙子镇,仰赖老庄之才、神骏之力,游客蜂拥,商企林立,富甲中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任重而道远”。2023年12月4日,中共栾川县委书记,栾川县人民政府县长曲万涛,在“栾川县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号召全县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为实现国家确立的“省级旅游看四川,县级旅游看栾川”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曲延收  曲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