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洛阳,迎取洛阳栾川南邻的南阳西平县“西陵之女嫘祖”为妻。“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被尊称为“丝绸圣母”。轩辕黄帝与妻子嫘祖,带领远古的华夏子民,形成以丝绸、陶瓷、茶叶,三大商品为主,以洛阳为东方起点,途径栾川县的重渡沟、公主坪、九鼎沟、栾川街,再经灵宝、西安、新疆、直达西域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栾川境内,西汉末年,上演了“王莽撵刘秀”的历史悲剧,又演绎出“光武中兴”的宏伟史诗。
秦朝末年,“楚汉之争”,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为期210年的“西汉”。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身为皇亲贵胄,在长安(西安)立下了“当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男子汉立世恒言。刘秀如愿娶了阴丽华,生了一女儿刘郦邑,一家人在长安城内养尊处优。
天有不测风云。公元15年许,篡夺西汉朝廷、自立为“新朝皇帝”的王莽,清剿西汉皇室的刘氏宗亲,上演了“王莽撵刘秀”的历史悲剧。
刘秀与妻子阴丽华,携未满十岁的女儿刘郦邑,沿着西安、灵宝、栾川至洛阳的“古丝绸之路”,风餐路宿,披星戴月,九死一生,逃至洛阳。刘秀以皇亲贵胄的身份,加入西汉末年席卷全国的农民反抗“王莽”的“绿林起义”、“赤眉起义”。刘秀无钱买马,骑牛“南征北战”,于公元25年,灭掉王莽,在洛阳建立为期195年的“东汉”,刘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阴丽华为开国的“光烈皇后”。刘秀与阴丽华在栾川逃难期间,孕育的儿子刘向,继刘秀“光武中兴”之后,刘向成为“汉明帝”,开创东汉“明章之治”。
毛主席高度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刘秀被史学家称之为“战神皇帝”。
“王莽撵刘秀”的史籍,于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保护和弘扬。
洛阳栾川“王莽撵刘秀”成就的“非遗文史十圣地”是:
(1)玉米充饥、皇帝遗珠之地——洛阳栾川公主坪公主驸马阁
(2)扳井解渴,种树寄思之地——洛阳栾川鸭石红豆杉大峡谷
(3)逃亡得济,重返寻女之地——洛阳栾川重渡沟北国水乡
(4)赠牛征战,皇帝赐仓之地——栾川仓房竹海野生动物园
(5)巧躲飞箭,壑山扬名之地——栾川射箭石沟壑子牙山景区
(6)雪地倒走,诱敌脱险之地——栾川倒回沟天河大峡谷景区
(7)诱马入圈,神降矿都之地——洛阳栾川“世界钼都”景区
(8)九鼎犁壕,石像诱敌之地——赤土店九鼎沟石人山景区
(9)寨沟躲敌,马踏石印之地——赤土店寨沟门上马石景区
(10)积麦成垛,皇封小康之地——栾川潭头够裕刘秀垛景区
一、玉米充饥、皇帝遗珠之地——栾川公主坪公主驸马阁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刘秀携妻子阴丽华,女儿刘郦邑,沿着西安、灵宝、栾川至洛阳的“古丝绸之路”,风餐路宿,披星戴月,一路东逃。刘秀一行逃到“商汤王聘伊尹为宰相”,而得名的“栾川县遏遇岭”南麓,饥渴难耐,刘秀一家抢食地里尚未成熟的单穗玉米充饥,并向当地农夫承诺:“一定双倍返还”。
刘秀女儿刘郦邑未满十岁,因体力不支,被迫寄养在这里。
公元25年,刘秀灭掉王莽,在洛阳举行开国大典后,于公元26年正月十五日,在东汉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邓禹,东汉大史学家、《汉书》作者班固的陪同下,沿着当年逃难的路线,寻找女儿刘郦邑。鸾驾仪仗,鸣锣开道。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女儿刘郦邑寄养之地,找到心肝宝贝刘郦邑。历经十年磨难,女儿已下嫁当地的“栾秀才”,生儿育女,不能再回洛阳皇宫,当“还珠格格”。
万般无奈,刘秀与阴丽华在刘郦邑居住地,钦建了“公主驸马阁”。并践行天子诺言,以天上星宿之力,使该村全村所种玉米,棵棵双穗。二千多年来,初心不改。199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旷世奇迹”。
东汉河南郡将此村称为“公主坪村”,并将光武帝来此寻亲的公元26年正月十五日,确定为栾川县公主坪、重渡沟、射箭石沟、道回沟等十个村的“立村纪念日”。
二、扳井解渴,种树寄思之地——栾川鸭石红豆杉大峡谷
公元15年许,刘秀一家被王莽追到栾川东隅的遏遇岭,饥渴难耐,井深难以饮用,刘秀扳住井栏杆,竟然以“天上星宿”之力,使井水溢出,解了众人之渴,“洛阳栾川扳倒井”,扬名天下。
公元26年许,光武帝刘秀携皇后阴丽华,到“公主坪”寻找女儿。女儿刘郦邑已下嫁农夫,生儿育女,不能再回皇宫当“还珠格格”。光武帝刘秀和皇后阴丽华万般无奈,急中生智,想起诗经中的名言:“南疆红豆树,北国红豆杉,愿君多栽植,此物最相思”。就选定公主坪北边,奇山秀水之地,种植万亩红豆杉树,遥寄相思情。
由于公主坪村与红豆杉基地之间,有天堑难以畅通,远在南海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将其莲花池中的两个金鸭子,化为巨石,搭在天堑之上,形成过桥,得名“鸭石天桥”,这个村亦称“鸭石村”。
当年刘秀、阴丽华夫妇留下的“扳倒井”,浇灌着“万亩红豆杉林”。2000多年过去了,现在枝繁叶茂,成为红豆杉林海,取名为“鸭石红山大峡谷”。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站在红豆杉林海之前,驻足凝视,深情表达相互思念的慈情、恋情、友情。
三、逃亡得济,重返寻女之地——洛阳栾川重渡沟北国水乡
公元15年许,刘秀一家被王莽追到栾川县东隅的遏遇岭山麓的“金鸡河”畔,得到当地众多乡民的关照,使其得以顺利到达洛阳,成为“东汉开国皇帝”。为答谢此恩,公元2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择背靠千古圣地“遏遇岭”、前临“金鸡河”、“藏风聚气、得水为上”的风水宝地,钦建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的两层半、四坡式楼阁,作为东都洛阳至栾川公主坪之间探亲的“朕家楼”(口误成:靳家楼)。
为使远嫁的公主刘郦邑以及乡亲们安祥、睿智,光武帝特派“西域都护府”的官员,从佛祖释迦牟尼修得正果的“圣树”原生地——印度尼连祥河,精选菩堤树苗,栽植在重渡沟“朕家楼”对面的金鸡河畔。
历时二千多年,如今“菩堤树”已成为树高30余米,树围3.5米的参天福树,每年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圣树下祈福许愿;登临朕家楼,聆听女儿思母的心声;遥想金鸡河畔遏遇岭“商汤拜伊尹为宰相”的情景。
四、赠牛征战,皇帝赐仓之地——栾川仓房竹海野生动物园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刘秀一家逃到栾川县东隅“伊河”与“小河”分界岭的奇山秀水之地,饥肠辘辘,瘫坐在一个牛场的旁边。牛场场主,看到刘秀与妻子阴丽华,虽衣衫褴褛,但帝王之气,难以掩饰。场主没有多问来龙去脉,款待一行食宿,又从饲养的百头牛中,挑选一头“五彩神牛”,赠与刘秀。刘秀感恩不尽,骑着“五彩神牛”南征北战,于公元25年,战胜王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阴丽华成为“东汉光烈皇后”。
刘秀、阴丽华,为报答当年赠牛之恩,选定牛场所在地建立了“东都洛阳后花园”、“车马丝绸仓房”、“丝绸之路官员驿站”,造福于当地的人们。
如今,仓房的“洛阳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 、“洛阳栾川光武帝五彩神牛广场”,己成为国家4A级景区,享誉国内外。
五、巧躲飞箭,壑山扬名之地——射箭石沟壑子牙山景区
《史记》记载:“炎帝兴于熊耳”、“黄帝南巡登熊耳”、“炎黄战蚩尤,宅兹中国”、轩辕黄帝娶栾川县南邻的南阳西平县“西陵丝绸圣母嫘祖为妻”,也就是说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人文三祖”:炎帝、黄帝、蚩尤,都是从洛阳栾川熊耳山流域兴业、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栾川县城北大街伊河东岸的“人文三祖山”麓,南北走向的沟域,因黄帝之妻、丝绸之母的“嫘祖”,在此纺织丝绸,而得名“纺车沟”。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追至“纺车沟”。刘秀在前面跑,王莽在后面追,王莽难以追上,就拔出腰间利箭,射向刘秀。刘秀是“真龙天子”,自有天神保佑。他灵机一躲,利箭从耳边飞过,把山头射去一块底宽5米、高20多米,呈倒梯形的壑子。
该石飞过崇山峻岭,落入距栾川200多里的卧龙之地一一“南阳县衙”前,空旷平坦的草地上。由此“纺车沟”的北段,更名为“射箭石沟”,成为“真命天佑”、“否极泰来”,人们敬仰的圣地。
公元26年春节过后。刘秀与皇后阴丽华,在东汉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邓禹、东汉大史学家、《汉书》作者班固的陪同下、来到“壑子山”下的“射剑石沟”,在此.“设坛祭天”。邓禹舞箭,威振天地。班固书丹勒石,把光武皇帝钦赐的“射箭石沟壑子牙山”八个大字,永刻在悬崖之上,福佑人民“否极泰来”。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之际,栾川的乡绅、名流,去“南阳县衙”前进行丈量,完全与栾川“壑子牙山”的壑口重合,实在是旷世奇迹。
六、雪地倒走,诱敌脱险之地——倒回沟天河大峡谷景区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当刘秀一行,自西向东,从卢氏县与栾川县交界的皮皮岭,进入栾川县境后,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刘秀走到哪里,脚印就像路标,王莽就追到哪里。刘秀急中生智,他带领一行人倒着走路,留下雪中相反方向的足印,躲过王莽追杀,“倒回沟”、“天河大峡谷”,名扬天下。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登基,成为开国的“东汉光武大帝”,妻子阴丽华成为开国的“光烈皇后”,为答谢此地化险为夷之恩,夫妇二人以“天上星宿”之威,力求“造地神祇”,将倒回沟妆点为“天河谷、五圣峰、大鹏山”的神圣之地,造就出“刘秀逃难、伊尹养生、财神降生、三霄神化、王母仙宫”五大文化典籍之地。
“洛阳栾川天河大峡谷风景区”,2017年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
七、诱马入圈,神降矿都之地——洛阳栾川“世界钼都”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刘秀携妻子阴丽华,女儿刘郦邑,逃至洛阳栾川县城北郭一处奇山秀水之地。有一位慈祥睿智的老农,寻问为何被追杀,刘秀不敢言明身份,只是说一帮悍匪为家仇,骑着高头大马穷追不舍,如何能使他们停下来,给自己寻找远逃的机会?老农说:“咱这伊河的北沟河边,长着一种特有的青草,叫‘马糖草’,马吃在嘴里,如品甜糖,虽皮鞭驱赶,也不离开。刘秀他们拽了一大堆“马糖草”,放置在一个闲置的大马圈内。王莽的马队追到这里,被“马糖草”裹足不前。刘秀一行逃过一劫,“马圈”圣地,扬名天下。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成为“东汉光武皇帝”,天上众星宿,为弘扬此地使“真龙天子刘秀”大难不死的恩德,合力共求“造地神祇”,将地矿宝藏富集于此,使马圈所在地的三道䃥,成为蕴藏富含钼、钨、铅、锌、金、银、铜等“有色金属富集带”,在史记中把这一旷世奇迹,用五个字记述为:“有神降于莘(栾川)”。
历时二千多年的造化,如今“洛阳栾川马圈三道䃥钼矿”,经国家勘探认定资源储量钼631万吨、钨138万吨、铅99万吨、锌337万吨、铜9万吨,以及储量可观的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成为有色金属的天然王国,被誉为“世界钼都”。2023年,中国五百强企业——“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年产值868亿元,造福栾川,惠及世界。
八、九鼎犁壕,石像诱敌之地——赤土店九鼎沟石人山景区
栾川县城北郭的赤土店镇九鼎沟村,《史记》中记述“水神大禹”在此“大禹治水,以伊为先”、“禹划九州,铸九鼎”,“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洛阳)”,而得名“九鼎沟”。九鼎从栾川迁洛阳后,为了永久纪念大禹,“造地神祇”,将大禹的形象化作“伊源玉大禹石人像”,屹立在九鼎沟南边的山头,受百姓祭拜,并福佑着天下的黎民百姓。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刘秀携妻子阴丽华,女儿刘郦邑,逃至九鼎沟口,精疲力尽,傍晚时分,天色朦胧,刘秀看着穷追不舍的王莽,只好向正在犁地的老农求救。老农用力犁出深沟,把刘秀一行浅浅掩埋。王莽一行赶到这里,环顾四周不见刘秀,问农夫那些人逃到哪里去了?老农指向远方的石人说:“他们逃到那里了!”。王莽看着朦胧中的石人,仿佛就是刘秀一家人,就追了过去,使刘秀一家得以脱险。
如今“洛阳栾川九鼎沟石人山景区”,“千亩牡丹芍药基地”,游客如织,人们追思着大禹的丰功伟绩,缅怀着刘秀“光复汉室”的旷世伟业。
九、寨沟躲敌,马踏石印之地——赤土店寨沟门上马石景区
公元15年许,“王莽撵刘秀”,刘秀携妻子阴丽华,女儿刘郦邑,逃到栾川县城北郭的熊耳山南麓、伊水的北沟河畔、山青水秀、地域空矿的村落一一寨沟门村,他们饥肠辘辘,瘫坐在村口的地上。一位叫吴珍的农妇,将刘秀一行,扶入自家院中,做了热腾腾的饭让他们吃。
正在此时,看到由远而近,风驰电掣的王莽马队,从村落旁边、伊水河畔的石板上风驰而过,农妇与刘秀走近一看,竟在石板上留下很深的“马蹄脚印”。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战胜王莽,成为“东汉光武皇帝”,阴丽华成了“东汉光烈皇后”,当地的人们得知此事, 欣喜若狂,把“光武皇帝”、“光烈皇后”在此“寨沟门村”和“上马石村”歇息避难的事迹,代代传诵,正像《栾川县地名志》所载:“因王莽撵刘秀在此村大石板上留下蹄印,而得名”。
十、积麦成垛,皇封小康之地——洛阳栾川够裕刘秀垛景区
《河南省栾川县地名志》载:“栾川县城东北23公里,潭头镇刘秀垛,因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而得名”。刘秀携妻子阴丽华、女儿刘郦邑,来到栾川县东隅的“伊河”与“小河”交汇分界的“遏遇岭”,正值“三夏”收麦、打场、积垛,刘秀一家屈尊参与积垛。当地有‘积垛分馍、庆祝丰收’的习俗,刘秀一家吃着热腾腾的蒸馍,看着满脸丰收喜悦、真够富裕的农民,信口称赞道:“真是够裕之地呀!”
刘秀在洛阳登基后,史学家们将此地记述为“够裕村”(口误成:垢峪村)、将光武帝刘秀在此集麦垛所在的遏遇岭段,叫“刘秀垛”。
如今,“够裕刘秀垛风景区”、“重渡沟风景区”、“拨云岭风景区”,景景相连,共享国家4A级景区的荣耀、青睐;
喜迎天下客,共叙文史情。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曲延收 曲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