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不断深化合作。其中,国际农副产品贸易已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中国已与近90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份农渔业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1394亿美元。
然而,目前我国农副产品贸易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农副产品原料进出口居多,深加工产品较少,利润率低;二是缺乏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加工品多贴标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较为分散,而且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当前我国西北地区还存在农副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低,物流冷藏技术、包装加工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产销信息不对称、衔接不紧密,农副产品“卖难”“买贵”等问题。为此,在西北地区尽快搭建具有国际物流基础的现代化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农副产品枢纽,不仅是守稳护牢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的当务之急,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举措,也是在农副产品领域促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积极行动。
陕西是国家地理几何中心和古丝绸之路起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陕西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构建东西互济、联南撑北的国际物流枢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使其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作用不断凸现。
依托陕西突出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具有以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可以打通中国西部农副产品仓储配送的“毛细血管”,汇流成“主动脉”,搭建西北五省“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打造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中亚西亚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国家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国际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二是可以推动我国与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在农副产品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助推我国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丝路各国农副产品“引进来”。三是可以促进农副产品生产与需求的有效衔接,保障西北地区“菜篮子”“米袋子”“饭桌子”的稳定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助推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可以成为农副产品战略储备的有效补充,服务国家安全大局。
综上,建设“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是贯彻党中央“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有效举措和务实行动。
二、案据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要“围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共建或认定40个左右‘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推动形成现代化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推动食品产销供的冷链全覆盖”。
2023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2023年11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指出,要“深入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开展农业南南合作,探索共建一批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交流平台,推动建立安全、畅通、高效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链”。
可见,建设“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符合中央有关精神,符合西北地区发展实际,也契合“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的需求。为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使其早日投产达效,需要国家相关部委在规划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在土地供应、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建议
(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将“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重点项目库,列入年度工作重点计划,通过“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资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中央预算资金”等在财政上予以保障,并在土地供应、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商务部牵头,相关部委配合,西北五省及河南、四川等相邻农业大省政府参与,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宏观引导,指导项目实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从而确保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推进。
(三)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支持将“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列入“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重点项目;与相关国家做好政策沟通,签署合作备忘录,形成政府部门间对接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项目建设运营单位与“一带一路”各国,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大型农贸、物流企业及相关商协会加强联系沟通、深化务实合作;鼓励和支持相关国家的企业及商协会在陕设立代表机构,“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在丝路各国特别是中亚国家设立办事机构,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共同促进项目落地。
(四)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推动将“中国西北(陕西)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丝路农贸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中,成为相关会议的重要议题,并将其列入重点推进项目清单。(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