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坐高铁,直达上海,真是太方便了。”3月20日,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的戴女士,带着孩子乘坐“福建泰宁大金湖号”从泰宁至上海虹桥,前去探望父母。自2023年7月,泰宁开通直达上海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在泰宁站增加多趟动车停点以来,为泰宁增加了14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为当地乡村的振兴拉足了人气。
头顶“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美誉的泰宁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却因交通不便,一直深藏在闽北的深山之中。自2013年向莆铁路开通以后,乘坐高铁来泰宁县旅游的游客逐年递增,泰宁县因旅游收入累计达上百亿元,这还不含景区周边商旅、住宿、小吃、土特产和服务业的收入。
通了铁路的地方,如何将铁路优势与当地的资源进一步融合,是铁路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口支援泰宁县以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具体承担对口支援单位,在旅游宣传、引客入泰、产业发展、消费帮扶等方面给予了泰宁县帮助。
“以前要从泰宁坐火车去上海,需要到三明北站转车,十分不便。”经常往返上海的陈女士说。2023年以前,泰宁没有直达上海的火车,这成为泰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交通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助推更多地域直通泰宁,国铁集团积极运用行业优势,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取得成果“落地”生效。2023年7月1日,泰宁至上海虹桥直达动车正式开行,沪明合作变得更加有深度、有温度,这也成为国铁集团助力泰宁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
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区域面积有15平方公里,盛产竹笋。全村有201户共计822人,90%的村民从事笋、竹产业,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以前烤笋就是全村的大事,但凡碰到一个下雨天,那可是遭殃呦。”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玉平说道。
2022年国铁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用于烤笋交易中心的改造升级,并新增电烤笋设备和1500立方米冷库,让该村烤笋产能“噌噌噌”地上来了,6000斤竹笋送入一个电烤厢房,只需48小时就能产出1300斤笋干。
在烤笋交易中心,徐玉平指着一排20个电烤厢房告诉记者:“现在,周边村镇、邻县也会把笋送过来烤,我们只收取基础电费,扣除成本后的盈余就纳入村财收入,村民和村财都能实现增收。”
铁路的持续助力,不仅为泰宁带来了便捷与人气,更为乡村振兴的道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