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野“耍猴人部落”窘境(一)新野猴艺的由来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血泪史,每个人都是一部苦难电视剧,他们每个人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保护的真人版,他们个个都有资格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们也最应该被请进中小学甚至大学礼堂去讲述他们不一样的励志人生,他们的经历没有导演也没有救世主,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老记见证”跟随“猴头小田”走进南阳本应兴起却即将消失的两千年“猴戏”民族传统文化——
见证新野“耍猴人部落”窘境(一)新野耍猴的由来
《老记见证网》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聂志义 聂安邦 摄影报道
最初时,猛一看到“猴戏”字样,就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与猴相关联的内容,“猴哥”《大闹天宫》——齐天大圣,玉帝亲封的弼马温、还有佛家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行者等等。
另据资料显示:敦煌石窟壁画中佛经里也早就有猴戏的显示。
绘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猕猴奉蜜图(76窟,98窟,3窟,12窟),讲述了一位没有孩子的婆罗门教徒邀请佛祖释迦牟尼去他家,在途中,一只猴子拿走了佛祖的钵,佛弟子想去阻拦,但佛祖阻止了弟子,这只猴子拿着钵爬到树上,将蜂蜜装到钵内献与佛祖,佛祖没有接受,猴子将钵内虫子取出再献与佛祖,但佛祖还是没有接受。当猴子用水把蜂窝洗干净后,再献与佛祖时,佛祖收下了这个钵。猴子高兴的跳起来,手舞足蹈,做各种嬉戏,一不小心掉到井里淹死了。后来,这只猴子投生为婆罗门的孩子,后来成了佛门弟子。
很久以来通过阅读很多古籍和与文化高人的学习、交流,以及多年的一线采访拍摄,《老记见证》记者已经从对于人生的感悟中得到了很多与这个普通人认为的世界观截然不同的认知: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上,皆为修行而来,不单单是人在为之,所有动物在为之,就连很多的草草木木也在为之,要不然为什么会有千年古树下的香火,更有事实证明,很多大山巨石也都被百姓奉为仙灵而跪拜。所以很久以来虽然《老记见证》记者一直都反对“洋圣人”达尔文:人是猴变的“进化论”。但是,作为与人最为相近的“灵长类”之一的猴子,却是让“老记”感悟出了“世间万物皆有灵”的定论,按照这个定论说开的话,那么就等于在所有动物界中,猴子也就成了它们世界的精华物种,这就或许是为什么在“灵长类”只食素不开荤的“修行”习惯吧。
初次知道南阳新野,也是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火烧新野”中知道的这个南阳一隅,而走进新野后才知道了另外一个传奇人物,但他可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而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据新野县档案馆保存的《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均有关于吴承恩的记载。其载曰:“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接任新野知县。”由此可知,吴承恩,在新野做过两年知县,即1556年—1557年。原来他老人家不单单是一个著书立作高手大家,还是在新野做过县令地方官员,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从这里的耍猴人的猴戏看多了得到的灵感所为呢。
在一周的跟拍采访中,经常听到“耍猴人”一个通用“广告词”:“新野猴艺萌芽于先秦,起源于汉,发展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成熟于清和民初。”
关于这个“猴戏”的由来,虽然没有一个历史官方的确定说辞,但是根据一些民间和文物记载中还是能够证明其大致的出处。
如中国通史中记载的四川新津出土的戏猿图,中间一女子手中持剑正在戏猿,猿已被激怒,旁边持剑执盾的武士好像准备上前相助的猴戏表演就是其中之一。
据史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的120年),河南南阳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遭刑,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牧马。闲来养猴以娱,群猴渐通人性,和睦相处,并能与暴利长相依为命,共度春秋。在放马时,他发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野马。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经过冥思苦想,计上心来。一天暴利长在野马经常饮水的池边,塑了一个和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一手握套绳,一手持勒嚼。傍晚,那匹野马混在马群中来饮水,突然发现池边的泥人,惊恐万分,回头就跑。一连几天,此马都不敢上前喝水。但是不喝水难以活命,只有偷偷的来喝。可时间一长,此马发现那是个纹丝不动的泥人,便再也不怕了,饮水时也毫无戒心了。暴利长见时机成熟,一天下午,搬掉泥人,自己代替泥人一动不动地站在池边。太阳落山时,野马群又来饮水。他趁此马在面前打滚时,示意群猴上前围着野马,跳上马背,勒紧野马,自己闪电般地给它套上了笼头、勒嚼,野马便被捉住了。
他将捕获的那匹马献与汉武帝,汉武帝见其马体态魁伟,骨骼非凡,枣红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烈火,以为是他最尊崇的“太乙神”赐给他的宝马,遂起名为“太乙天马”,并作《天马歌》以示庆贺纪念,曰:“太乙贡兮天马下,露赤汗兮流赭沫。驰容舆兮蹀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因献马有功,暴利长被封官加爵入住京城,他把这些所养的有功之猴送回老家训养,并嘱托家人要善待群猴,猴通人性,实乃吉祥上物,不但能带来好运还能造福后人。便把他所训导的猴艺一并教于子孙,还作为专业谋讨生活的一种技艺。从此,便有了猴艺这项很具有地方风俗习惯的民间艺术。直至今日,猴乡人仍旧传袭着上古的习俗,这就是新野耍猴人的猴戏文化。
有诗曰:
野无猴,有暴姓罪官充军西南,劳余闲与山猴求趣。久睦厮守以命度日,他日牧马见奇骏野马湖饮,常闻武帝爱马,遂设谋引众猴群力擒之,献于武帝;帝见良驹大喜随遂吟诗赞之。对暴封赏入京,暴念猴情有功令人回原籍驯养,并传猴技后人,后为谋生江湖杂耍。
位于豫南边界的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也是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新野人的生命之源,它不单单滋润了这里肥沃土地,孕育了千千万万的生灵,也更见证了岁月蹉跎的历史文化。本文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新野耍猴人”就是在这里诞生、成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猴头小田”名叫田新同,公元一九八五年生人,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因家里贫困父母身体也不是很好,没有上过几天学的他就在十三岁那年,失去了本应幸福的童年,跟着同一个爷爷奶奶的堂姐夫一起学起了耍猴艺术,而堂姐夫也是跟着自己的叔叔师承过来的。
现在还能看到这种原汁原味的河套的模样已实属不易了。
小田说,从小就在不开心的时候领着猴子一个人跑到这里,哭哭,吼吼,期盼着命运能够改变。
从小他最知心的朋友,就是这些不会说话的猴子,虽然也曾无数次的挠过;咬过他,可是却能忠诚的陪伴着他。
在这里,有很多种桃树的果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桃花节。
与饲养猪鸡牛鸭一样,每天的杀毒灭菌是绝不可以忽视偷懒的。
或许这猴子比人和动物吃得营养都丰富的内容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吧。
和人们类似,好东西都是最先给小家伙们吃。
这货有点小意见。
好呆萌呀。
这表情不用表演就够醉人了。
小家伙都很胆小,这样的相互保护很暖心。
像不像一个受气包的样子呀?
后面的这个臭小子貌似在“猥亵”未成年吧,放开你的狗爪子。
看看这态度,这个家伙貌似不想干活呀。
这天生就会的巴结主人是谁教的呀?
猴子吃撑了也会发烧?
根据方子调配针剂,这算不算“久病成医”呀?
看来和人打针一样,都是屁股倒霉。
小田讲述着以前在外地耍猴的心酸和苦乐。
有很多粉丝都通过网络平台,看到了小田的“猴哥们”。都在打电话问问猴子怎么卖,小田都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告诉大家:“猴子是我们驯养用来表演的,不能卖”。
这个小猴子是女儿的“小宠物”,女儿一会就放学了,小田就把小家伙放出来熟悉熟悉。
这家伙真淘气,一个不留神,人家就上树了。
春暖花开的时候,不是只有人喜欢,就连猴子也欢实了起来。
看看这两口子的态度,像不像照顾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呀?
也不知道是人像猴,还是猴似人,这两小家伙在一起,也只有她们俩最开心了。
看看它大眼睛就知道那是一个鬼机灵。
这猴子其实并没有狗狗乖巧,有时候见到吃的就没有了“素质”
在猴子面前小姑娘倒是显得像一个大人样了。
没玩够的样子如此“歇斯底里”。
善良淳朴的小田夫人,不单单要做好几个孩子的母亲,其实,在这些“猴崽子”心里莫不是把她也当成了妈妈。
参考着小田的方法,给小猴子们摸体温也是她的一手绝活。
要是猴子跟狗子打起来就乱成一锅粥了,所以一定要小心把控。
新猴子可是学活的时候,是不能在“猴窝”跟前,必须是一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才好。
这货一出来就吃。
吃几口得了,快快学本事了。
以为是饿晕了,其实猴子吃土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
一会没留意,小家伙还真自觉,自己跑到一边写作业来了。
另外一个表演主力猴出来例行练功了。
貌似有的时候,这猴子也要做些思想动员工作。
原来,这是小田正在研发的“猴耍狮子”的新节目呀。
这阵势,难道这些“吃瓜”群众是来看稀罕么?
这还有一个“羡慕、嫉妒”的呢?
这是要彩排么?还来个上装实战来了。
显然这个家伙有点不配合的态度。
看看,人家这几位,积极向教练要求“换人”。
有了队员的竞争,这货也消停顺从多了。
这位是小田的得力干将,一有空就放出来玩玩。
看到壁画上的老祖宗的猴戏,这个呆子总想上去试试。
你这是要去领头牌么?还是默默领会领导的这个题词呀?
路过的司机停下来看两眼,他就跳上去问人家买票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