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延收的退休时光—— 六旬步入新征程 满目青山夕照明
发布时间:2024-05-01 12:23:17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曲延收  点击:1886次

2023年,《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报融媒》,刊发了“世界文明之源的千古圣地——洛阳栾川‘鸾州古城’”、“中原第一圣地——洛阳栾川‘北街大院’”、“中国的大美栾川,世界的文明之源”、“一山一水一天书,六祖一后栾川出”等文。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进程中,有六位“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大禹、女娲、伊尹,一位商朝的开国皇后:有孂,都是生于栾川,兴于栾川,走向全国,享于世界。栾川县城北大街,在栾川的文明进程中,独领风骚。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433.jpg

1947年10月16日,栾川县城北大街“水磨院”、外出参加革命、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栾川军分区司令员”的李静宜,带领所属部队,从“鸾州古城”东大门,攻入城中,栾川解放。仅仅过了5天,于1947年10月21日,在栾川县城北大街,举行万人大会,庆祝“中共栾川县委”、“栾川县人民政府”成立。

李静宜将自家位于栾川县城北大街“水磨院”的“祖居地”六间瓦房,无偿捐献给党组织,成为“中共栾川县委的初始办公地”。

栾川县城北大街,由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五年”颁诏设“鸾州”、兴建的“鸾州府衙”,历经130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栾川县人民政府的初始办公地”。

1947年至1957年的十年中,曲延收的父亲曲长庚,荣任栾川县人民政府城关区主席,人称“曲主席”。当时城关区包括现在的栾川乡、石庙镇、庙子镇、赤土店镇。他按照毛主席、党中央的统一指示,“打土豪,分田地,安民生,兴经济”。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526.jpg

曲延收家在栾川县城北大街,即现在北大街的“金源量贩”对门,分得两间半门面房和房后一个院子,其父亲把珍藏的土改时栾川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栾川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栾栾字一七四号)》、《栾川县商业营业执照(栾商字第一号)》视为珍宝,收藏至今。这里的门市,从解放至今,历经近百年,从未间断经商,成为栾川县城唯一的“百年商贾”。

曲延收兄妹八个,就在分得的房内出生并长大。1973年春节,15岁的曲延收(照片前排右一),召集全家,在栾川西街的“人民照相馆”,留下“全家福”的历史珍照。中间是父亲曲长庚、母亲张秀云。右边是大哥曲五成、二哥曲生产、三哥曲建设。左边是大姐曲明月、二姐曲天成、三姐曲三妮、四姐曲现花、大嫂苗桂花(苗丛)。

在这个红色基因传承之家,曲延收走过了引以自豪的六十多个春秋,分为六十岁之前的学习创业阶段,六十岁之后的颐养天年阶段。

一、曲延收退休前的六十年,学以致用,不负韶华。

首先,勤于研学,不负韶华。曲延收上学十八年,高中毕业后,又上了一个专科,两个本科。

执教十八年,先后在栾川县实验小学、五七小学、陶湾中学、栾川一高、县委党校任教,从事了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完整序列的学历教育。

在全县师资普查中,曲延收一专二本的上学时间、从事全程学历教育的执教生涯,两项指标均列全县榜首。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646.jpg

1986年至1995年的9年中,曲延收在“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工作,任教务科长、大中专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管理数学》、《工业企业管理》。

在这九年中,先后举办十三批干部学历教育班,为20多名县处级干部,300多名乡科级干部,3000多名在职干部职工,颁发了本科毕业证、大专毕业证、中专毕业证。

曲延收负责主办每年“栾川县乡科级干部时政培训班”,并进行主讲授课。

曲延收先后荣获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十六次。

九年间,大中专学历教育,培训的班次和学员人数分别为: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八六级脱产中专班(36人)、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八八级脱产中专班(43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八八级大专函授班(38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八八级中专函授班(188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八九级大专函授班(248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八九级中专函授班(135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九○级中专函授班(588人)、中共栾川县委党校九二级中专班(46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九二级大专班(49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九三级本科班(48人)。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656.jpg

 曲延收在栾川县委党校大礼堂,为全县乡科级干部培训班授课。

其次,学研结合,著书励人。曲延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勤于笔耕、提炼成文,奉献社会。任“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百佳明星作者”、“中国管理数学协会会员”。参加10本书的编写,发表论文七篇,获国家级奖励三篇:

1、学术论文《以招商引资推动兴栾工程建设,实现栾川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被收入《中国世纪颂》一书,并授予曲延收“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百佳明星作者”,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及发行仪式,受到全国政协主席接见并合影。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705.jpg

2、学术论文《可持续发展栾川经济的系统动态模型》,于1999年8月22日被授予“河南省人民政府实用社会科学优秀奖”(证书号:99D27)。

3、学术论文《盈亏平衡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于1994年8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应用数学与经济管理讨论会暨四个学会联合学术会”上,被评为三等奖。

4、学术论文《县区发展规划模型构思》,于1991年8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管理数学协会北京年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收入《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一书。

5、参加《商鉴》、《人鉴》两本书的编写,(199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6、参加《新编财政金融通论》一书编写(1995年中国红旗出版社出版)。

7、参加《经营  竞争  运筹》一书编写(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8、参加《新编政治经济学》一书编写(199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9、参加《市场经济概论》一书编写(1995年中国气象出版社出版)。

10、参加《农村经济学》一书编写(199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716.jpg

第三,曲延收从事行政工作25年,任“栾川县人民政府招商局局长”、“栾川县兴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在栾川县三川镇人民政府、栾川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栾川县农业农村局,从事行政领导工作。

二、曲延收六旬步入新征程,满目青山夕照明。

曲延收在栾川县农业农村局正科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之后,不忘初心,再创辉煌,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任老干部支部书记,集思广益,安享晚年。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725.jpg

中共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任命曲延收为“老干部第三支部书记”。该支部有党员22名,其中6位曾担任过科局级干部。王立才同志荣任四个大学《易经》的“客座教授”。安书超同志担任“洛阳钼都钼业集团公司”、“洛阳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华同志任“栾川县启源矿业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被誉为“五朵金花”的五位女党员:张雯霞(张晓娥)、王春红、郝丽莉、段银彩、张建玲,才思敏捷,善长理财。

曲延收根据本支部的特点,研究制定了“党支部活动十八字方针”,即:“见见面、聊聊天、听听声、缴缴费、看看景、尝尝鲜”。老党员踊跃参加,其乐融融。

2、八策并举,精心宣讲。

曲延收退休后,被相关部门聘任为: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共和国建设基层红色经典新闻人物、中共栾川县委党史教育宣讲团讲师、中共栾川县委组织部党建指导员、栾川县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团团长、栾川县总工会职工大讲堂讲师、栾川县旅游驿站文案编辑。

曲延收从“理论—实践—理论”的人生经历,融会贯通,进行宣讲。在栾川县委党校工作九年,理论功底扎实。在担任“栾川县人民政府招商局局长”、“栾川县兴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及乡镇委局工作的25年中,走遍大半个中国,体察了栾川的各行各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又从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讲座,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完整结合。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750.jpg

曲延收在宣讲中,八策并举:

1、强化自身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

2、踊跃参加专家讲座,借鉴钻研文史教法。

3、调查研究,为宣讲提供不可争辩的信史。

4、精心备课,书写优质讲稿,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

5、全神贯注,讲好每一次专题课。

6、以史为鉴,助力发展。

7、宣讲论文刊登国家“云网”,印制成《栾川史话》,使栾川珍贵文史,永存造福。

8、讲以致用,实现“精神变物质的飞跃”。

2022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姓中国周刊》,以题为《宣讲党史八策并举,学以致用引领发展》,刊发了曲延收的宣讲事迹。

曲延收退休的几年来,先后为宣传部、统战部、总工会、政府办、检察院、巡察办、编制办、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局、交通局、融媒体中心、国资委、鑫宝矿业公司、实验高中、职业高中、民政局、残联、三川镇、陶湾镇、赤土店镇、潭头镇、秋扒乡、狮子庙镇、白土镇、农业农村局、优仕树人学校、重渡沟景区、天河大峡谷景区等单位宣讲100多场,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

曲延收为家乡“栾川县耕莘街道办事处兴华路北社区”,进行党史、文史宣讲。并把兴华路北社区所在地的“抱子沟”、“纺车沟”,精心搜集史料及遗迹,悉心编写成图文并茂文章:“轩辕黄帝、纺神嫘祖—华夏父母,洛阳‘抱子沟’‘纺车沟’名垂千古”,于2024年2月,在《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报融媒》刊发,推向全国,为家乡营建宜居、宜游的风景名胜区,存史资治,增光添彩。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757.jpg

曲延收还把宣讲的精华部分,发表到自己的“抖音”专集“东方红· ”上,浏览者数十万人次。

2021年9月18日,中共栾川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栾川县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上,曲延收被授予“优秀宣讲员”,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三、曲延收担任“栾川县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团团长”,不负众望。

2019年,中共栾川县委组织部任命曲延收为“栾川县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团团长”,曲延收集思广益,查阅红色资料,调研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先后撰写了“红色传承、担当使命、栾川关工、砥砺前行”、“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创伟业献礼建党百年——记栾川县七十二年党龄、淮海战役一等功臣季占强”,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百姓中国周刊》发表。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803.jpg 

栾川县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呈现“六大法宝”,即:

优选“红色讲师”,魅力感人;编修“红色文史”,存史育人;兴建“红色基地”,睹物励志;传承“红色荣誉”,引领向上;弘扬“红色言行”,现身说教;全民“红色统领”,齐抓共管。

在全县各级党委的共同努力下,栾川县建成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主要有:

栾川县城“烈士陵园”、“栾川解放纪念馆”;栾川县三川镇“三打抱犊寨纪念馆”;栾川县潭头镇“七七中学纪念馆”、“马海明事迹展览馆”;栾川县陶湾镇“李干成纪念馆”;栾川县庙子镇“七英雄六烈士纪念馆”;栾川县城关镇周天杰“毛主席文献红色收藏教育基地”;栾川县赤土店镇马清学“毛主席文献红色收藏教育基地”;栾川一高历届优秀学生“荣誉室”、“风采展”。

四、曲延收担任“栾川县政风行风监督员”,为造就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社会,尽绵薄之力。

中共栾川县委、栾川县人民政府,对全县53个政府部门,36个公共服务行业,按照五个方面,即:整改问题情况、正确履职情况、勤政廉政情况、优质服务情况、政务公开情况,进行“半年一评比,年终排名次”。县委从全县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中,选拔曲延收等20人,成为“栾川县政风行风监督员”。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810.jpg

曲延收和同事们参加市、县的政风行风监督活动,为各单位打分、计分、排名次。对全县年度考核后3名的,赴各乡镇进行座谈,查找原因,书写评定报告,在全县大会上进行通报。

在对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评议中,曲延收和宋玉北、李红升、赵来生四位监督员,围绕“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小学学生营养餐”,进行集中评审。到全县所有的高中、初中、小学及部分幼儿园进行督查,每到一处,召开三个会议,即:“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对共性问题、个性问题逐一排查,写出专题报告,进行整改,受到县领导和教育系统的好评。

五、存史资治,造福社会。

近五年来,曲延收分门别类,撰写了二十篇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共产党·百姓中国周刊》、《人民日报·人报融媒》、《中国乡村振兴》、《中国法制网》等国家的主流媒体发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手机百度输入题目,即可详览。曲延收发表的二十篇题目是:

《中国的大美栾川,世界的文明之源》、《大美栾川,世界六冠,中华十魁,时空璀璨》、《世界文明之源洛阳栾川的“文明十源”》、《洛阳栾川熊耳山,十大胜地珍珠连》、《世界文明之源的钱币制造圣地——洛阳栾川》、《洛阳栾川葌山景室山老君山三山同源,〈老庄哲学〉擘画栾川龙君河畔“七星连珠”》、《洛阳栾川古丝路福佑刘秀“光武中兴”,“王莽撵刘秀”成就“非遗文史十圣地”》、《轩辕黄帝、纺神嫘祖——华夏父母,洛阳栾川“抱子沟”“纺车沟”名垂千古》、《世界文明之源的长寿村——栾川县城“二龙村”》、《老君仙山、天地通衢》、《世界文明之源一脉相承的千古圣地——河南省栾川县“鸾州古城”》、《五彩伊源玉,女娲补天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鸡冠洞天,千古风流》、《中原第一圣地——洛阳栾川“北街大院”》、《大禹栾川铸九鼎,汤王聘相遏遇岭》、《红色传承、担当使命、栾川关工、砥砺前行》、《宣讲党史八策并举,学以致用引领发展》、《庄子 砚台 逍遥谷 ,〈老庄哲学〉遗迹秀》。

微信截图_20240501122836.jpg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如今,曲延收的大女儿曲韶琳,已出嫁,在栾川县城幼儿园,任公办教师。现在,曲延收家中,妻子方玉珍,贤惠持家,精心工作。儿子曲俊宇、二女儿曲芯雅、三女儿曲雅琦,兄妹三人就读于栾川高中、初中。全家其乐融融,幸福温馨。(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曲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