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高邑县万城镇榆林村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采用“三个提升”工作方法,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一、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榆林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榆林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按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党的二十大思想,让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搭建乡贤理事会、村级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平台,邀请乡贤或在其他领域有作为,有奉献家乡意愿、有村民感召力的本村贤德人士加入,为榆林村的各项发展献言献策。三是制定本村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引导发扬村民孝老爱亲、忠义守信等良好品德,在完善村自治机制、弘扬公序良俗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榆林村两委干部主动担当,召开干群夜谈会,开展入户走访,研究大棚发展前景,商议盘活举措,经过多方努力,盘活村内闲置22个大棚。提升基础设施,去年筹资80万元,对大棚框架进行加固,更换棚膜,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提升大棚效益,促进集体增收。榆林村主动学习领办经验,村支部书记带领两委干部到山东等地进行学习,结合村内实际,探索“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与县内种植大户强强联手,提升种植技术,同时广泛动员村民入股,保障合作社稳定发展。另外,榆林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特色蔬菜种植,村“两委”干部到蔬菜种植大县进行调研考察,与村内种植大户进行市场调研,谋划开展特色芦笋种植,预计每亩可盈利15000—20000元,村集体收益将进一步增加。
二、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为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榆林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多种举措积极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村内实行党员分包街道制度,定期对带头小街巷进行卫生清理,从而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共建宜居美丽家园。二是大力发挥群众作用。引导村民“参与管、一起护、共同督”,实现村庄环境管护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价、成果让群众共享。三是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榆林村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投入改善,经过近几年发展,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村庄绿化率达95%,建设广场、游园等便民休闲设施10余处,大大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下一步,榆林村将继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