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自动定位急救、听障人士无障碍报警、多元化翻译接警模式……6月10日,记者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急救中心获悉,该单位充分利用智能科技推进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服务理念。
手机拨打120是公众使用率最高的呼救方式,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外地患者因病情严重导致求救人员位置信息表述不清,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现场的困境。就此,哈尔滨市急救中心成功开通了呼救人精准定位功能,确保做到“呼叫即定位”。当手机用户在遭遇紧急情况拨打120时,120调度中心即可通过自动定位功能在数秒内锁定报警人位置信息,同时显示在调度台的地图上,由此迅速掌握伤病者的现场地址,并投入争分夺秒的转运工作。
据初步统计,自哈尔滨市120急救报警定位系统上线应用以来,已精准定位145013次,准确率达90%以上,从而真正发挥了信息导航的作用。
为满足听障人士的急救呼叫需求,哈尔滨市急救中心开通了听障人士报警功能,听障人士一旦有院前急救需要,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哈尔滨急救服务”的“听障人士呼救”功能向市急救中心发出呼救,小程序会将呼救文字、呼救人位置等关键信息一键推送至120接警受理系统,并建立呼救者与调度人员的对话通道,120调度人员根据患者需求立即调派急救车出诊,这种120指挥调度中心与听障报警人士的双向沟通,为弱势群体的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除此之外,哈尔滨急救中心还上线了多元化翻译接警模式,现已成功实现了院前急救三方通话功能;同时向社会和相关机构召集了英、俄、日、韩等多语种专业的志愿者24小时在线,在外国友人亟须救援时,120调度中心即可展开三方通话,力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派出急救车辆,让游客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