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联合国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比有记录的电子垃圾回收速度快5倍。电子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甚至含有有毒成分,如若不能科学回收,将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小作坊占据大市场
仅5%废旧手机进入专业回收平台
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乡,不少人从事废旧手机回收、拆解的营生。
从全国各地回收来的废旧手机,在将屏幕、电池、摄像头等部件拆解之后,会集中销往下游从事山寨机组装的厂家,手机主板则卖给外地的客户,提取里面的贵金属。
陈官庄乡从事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的大多都是“小作坊”,并不具备合规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格。一部手机配件含有超过60种材料,包含多种贵金属与稀有金属、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地下水中,会带来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

在陈官庄的小作坊看起来生意“红火”的同时,广东顺德一家企业早在2019年就建起了手机拆解流水线,包括厂房改造、产线设备和环保投入等,投资额达1500万元,由于回收量太少,目前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

广东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杨桂明:我们两条线总共的产能是一年拆解约八百万台手机一年,匹配了五十个拆解工位,目前实际上正常生产也就每天六到八个工人在拆解。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大约只有5%的废旧手机能够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这家公司将回收回来的手机进行信息销毁之后,通过人工拆解,将后盖板、电池、摄像头、扬声器、话筒、线路板等分门别类的处置。
电子废弃物中所蕴含的金属,尤其是贵金属,其品位是天然矿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废旧手机也可以提炼黄金等贵金属,但是跟手机的回收成本、拆解成本相比,提炼出的黄金就有些微不足道。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算过一笔账。目前,在市场上回收一部废旧手机的价格在四五十元,能够提取的黄金在0.03克左右,按照目前黄金的市价折算,也就是十几元钱,即便加上提取的其它贵金属,也无法覆盖回收的成本,更不要说拆解、提炼过程中企业还得付出一定的成本。
广东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杨桂明:目前还是要跟个体户进行市场化竞争,他们把回收价格定得比较高,我们采购成本也会比较高,这样会导致我们产品出现亏损。
劣币驱逐良、成本倒挂,导致从事废旧手机回收的厂家陷入了“吃不饱”“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粗暴拆解、无视污染
电子产品危废品被视若无物
广东南海的一个村庄里隐藏着一个废旧电器拆解点,大量的废旧液晶电视堆放在院子的空地上,由于长期风吹雨淋,有些屏幕已经破碎。电视机显示器的前端屏幕里有一层荧光管,荧光粉中含有汞元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需用专业设备进行抽取分离,并进行专业处理,否则,荧光粉会污染土壤、地下水。
两个工人正在拆解空调,拆解下来的零部件随意被堆放在地上,工人将空调外壳打开之后,直接用剪刀将里面的电线电缆剪下放在筐子里。对于连接压缩机和热交换器的铜管,工人直接用长柄剪刀剪断,铜管被剪断的时候,里面的制冷剂一下子喷了出来。而制冷剂中含有会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拆解家电的小作坊简单粗暴,地面上和小推车里都是渗漏的污染物。由于没有环保投入、专用设施设备的投入,小作坊能够以更高的价格从社会渠道回收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
而正规拆解企业面对废旧电器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广东顺德一家从事废旧家电拆解的企业在处理危废的时候,不仅需要多道工序,而且全程监控。

在废旧电视的拆解线上,工人佩戴了防护用品拆解显像管,他们用专门的回收设备将里面的荧光粉抽取出来。工人在拆解液晶电视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荧光管拆卸下来,然后进行集中储存。
按照国家危废管理条例,危废仓库需要做防渗漏处理,而且地面四周有导流槽跟收集池连通。在这家公司的危废仓库,集中收集的矿物油、荧光粉、制冷剂等分别进行存放。
广东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生产办经理 伍军权:我们一年大概要产生四百多吨废矿物油,两吨多荧光粉,四百多吨制冷剂。
伍军权告诉记者,这些危废品都是需要交给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处理。这其中,光荧光粉的处置费用一吨就需要一万五千元。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一台50公斤左右的冰箱为例,回收网点销售给拆解企业的价格普遍在150元左右,如果仅靠销售拆解出来的铜、铝、铁、塑料等材料,连收购和拆解的成本都收不回来,每台冰箱还要亏损10元钱左右。而非法拆解,仅靠拆出来的金属、塑料、线路板,就能挣钱,导致很多废旧电器流入非正规拆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