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镇上演文化盛宴,河南坠子文旅新场景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24-08-15 11:56:26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4412次

顶端新闻记者 黄亚芳 特邀通讯员 王朝铭 蔡兴

单人演唱、一人多角、对唱、重唱……在河南坠子的舞台上,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引得观众目不暇接,沉浸其中。

8月11日,河南坠子第二场公益展演活动在中牟电影小镇精彩上演,将河南坠子的独特旋律与电影小镇的特色实景相结合,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极致视听盛宴。

经典剧目《龙凤剑侠》《百善孝为先》《刀劈杨藩》《半桶水》以及《朱元龙封宫》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台,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沉浸式感受河南坠子的文化氛围。演出间隙,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演职人员,一同在电影小镇的场景中探索河南坠子的魅力。

坚持“说新唱新”,打造河南文艺轻骑兵

此次活动分为大书场室内展演和斗书场室外展演两个板块,分别在电影小镇灯笼铺和太极村与民国风情街交叉口两个特色区域同步进行,让观众在不同场景下全方位感受河南坠子的韵味。

原阳县曲艺家薛涛表示,河南坠子作为全国知名的地方性曲种,自诞生以来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它以河南方言说唱表演,坠琴伴奏为特色,融合了三弦书和莺歌柳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河南坠子作为源自河南的地域性曲艺,不仅在本省深受欢迎,其影响力更跨越至甘肃、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乃至台湾等地,展现了强大的地域辐射力。河南坠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从最初的不分角色表演,逐渐发展为今天舞台上的分角色坠剧形式。

“河南坠子是河南文化底蕴的一种发散,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大舞台还是田间地头,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演出,演出形式清活灵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薛涛说。

然而,薛涛发现,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河南坠子的市场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尽管如此,网络平台的兴起,为这一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传播机遇,让更多人重新关注并欣赏到河南坠子的魅力。艺术家们仍然坚持“说新唱新”,通过编排新曲目、融入时代元素等方式,让河南坠子焕发新的生机。

师徒同台对唱,针对农村和城市特点演出

85后青年坠子演员赵志刚,自幼受师傅影响,对河南坠子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此次展演中,他与师傅李冬梅合作了以焦裕禄的故事为题材的《半桶水》,通过对唱形式,展现了焦裕禄的清廉形象。

“我自幼受师傅影响,对河南坠子有深厚的情感,坠子旋律优美、故事情节动人,曲艺形式既有短篇的精炼,也有中篇和长篇的丰富,非常吸引人。”赵志刚说。

河南坠子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冬梅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艺术家,自14岁起便踏上了艺术之路,尽管已至退休年龄,但李老师对艺术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她依然坚守在演出一线,用精湛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带更多的学生入门。

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各地,包括12名亲传弟子和11名徒孙,还有成百上千名入门学习者。在河师大音乐系,她还专门开设了河南坠子本科班,为培养更多坠子艺术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河南坠子未来的发展方向,赵志刚认为,一方面要深入群众,扎根农村,利用河南坠子的吸引力,拓展农村市场;另一方面,也要走向城市,针对城市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推出短平快的小段坠子,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此外,他还建议文化部门给予更多支持,举办培训班等,促进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发展。

连台戏“扣”人心弦,融入文旅新场景

如今,在电影小镇、同盟古镇内,河南坠子的表演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薛涛认为,清明上河园、包公湖等河南坠子故事的发源地,同样适合河南坠子演出,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演出机会。这种无缝隙的融入方式,让河南坠子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成了文旅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赵志刚认为,选择适合景区的剧目和表演形式,对于河南坠子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此次在电影小镇演出的剧目,时长一般控制在13分钟以内,展现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内黄县非遗传承人王四群提到,河南坠子因其源自“草根”,深受老百姓喜爱,其特点在于吐字清晰、内容丰富,多涉及家长里短、惩恶扬善、歌颂功德、赞美英雄等主题。“河南坠子的悬念设置,如同电视连续剧中的‘扣子’,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使他们期待下一场的表演。”

柘城县豫坠剧团刘长华表示,河南坠子常在乡村庙会、庆祝生日、结婚等场合进行演出,这些活动在乡村非常受欢迎。比如《龙凤剑侠》《武松赶会》《大宋金鸠记》《紫燕双飞》等作品均源自民间故事,深受百姓喜爱。

在旺季时,刘长华的团队几乎每天都在外演出,足迹遍布安徽、山东及河南等地。“我们在外省演的‘连台戏’很多能一口气演上10天,认为这种形式如同电视连续剧,让观众欲罢不能。希望通过不断的演出和培养新人,让这门艺术得以持续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曲艺的魅力。”

跨界创新,互动开放,河南坠子将吸引更多青年观众

在演员郭淑菊看来,河南坠子如同深山里的美丽村姑,因少为外界所知而显得神秘而珍贵。她是一名在小学教书30年的音乐教师,曾获得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退休后,她并未停止对河南坠子的热爱与探索,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适合孩子们的新段子创作中。

她认为,现有的河南坠子曲目很多不适合儿童,因此她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孩子们更易接受。她的创作不仅旋律优美,且篇幅短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并爱上河南坠子。

她巧妙地运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等歌曲的旋律作为引子或插曲,使河南坠子的演唱更加生动有趣。她还计划将《中国话》等具有民族自豪感的流行音乐融入河南坠子,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河南坠子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王四群认为,在演出中,河南坠子可以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和场合,灵活调整表演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例如,在面对学生观众时,会加入劝学的内容,引导他们珍惜学习机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王四群表示,河南坠子想要吸引更多青年观众,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她建议,可以借鉴现代沉浸式表演的理念,将河南坠子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表演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坠子文化节、坠子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河南坠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关注和喜爱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