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游”变“深度游” 为何我国入境游超预期增长?
发布时间:2025-09-20 21:23:40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1585次

  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6亿人次,其中外国人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202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签证、移民、口岸、免退税和支付便利化政策,入境旅游尤其是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取得了超预期增长。



  入境游持续升温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全国各地区入境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能够亲眼看见、切身感受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一大重要因素。

  初秋时节,在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来自美国、尼泊尔等多个国家的游客来这里感受陶瓷文化,不少外国游客还亲身体验学习制瓷的流程。

  英国游客 梅根·怀特:这里拥有深厚的陶土和陶瓷历史,尤其是瓷器。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知道景德镇以瓷器闻名。因此,我来到这里,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探索这些理念并进行研究。

  在西安,“赏非遗、览古迹、穿汉服”三者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受到外国游客喜爱。华灯初上,不少外国游客身着汉服,漫步大唐不夜城,身临其境“打卡”大唐盛世,品尝各式各样的西安特色非遗美食。

  近日,集合了泰国观光协会代表等相关人士的泰国旅游考察团抵达南京,先后走访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等热门景点,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多元旅游体验。10月,南京将迎来首批此次考察团组织的旅行团。

  此外,南京还积极探索“赛事+旅游”模式,刚刚成功举办的2025南京国际大学生赛艇公开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队伍参赛,通过城市风貌的展示和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入境游”体验。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升级“入境游”体验

  入境游客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和深度游,我国各地区不断优化入境服务体系,提升入境便利度。从多语种服务、国际支付便利到无障碍设施等等,入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入境游”体验不断升级。

  这两天,来自毛里求斯的游客走进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了一场兼具自然探索与文化体验的特色之旅。游客们乘船而行,近距离了解湿地的生态保护成果。

  在浙江建德的灵栖洞景区,随着境外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英文讲解服务供不应求,相关平台的同声传译功能就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庐山景区,全新设立的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为外国游客提供政策咨询、文旅导览、手机通信等“一站式”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外国游客只需花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住宿登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近年来我们在旅游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外语解说系统,道路标识系统以及智能化翻译系统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便捷化的服务。让更多的外国游客能够方便来、深入游,游得开心、玩得放心。服务的“温度”是建构一个国家旅游形象,让入境游客对中国有更好体验的关键因素。

  入境更便利“过境游”变“深度游”

  我国入境游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免签政策对入境旅游的拉动效应尤为明显,去年12月17日起,中国将过境免签期从72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并新增21个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这一政策调整显著提升了入境游的便利度,免签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入境游”活力。

  山西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新增口岸之一,新政实施9个月以来,入境外国人的数量增长明显。山西约有2.8万处古建筑,新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外国游客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让“过境游”升级为“深度游”。

  面对免签政策带来的入境游流量,各地也在不断打造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消费场景,提升国际游客吸引力。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国际交流与推广处处长 陈斌:针对我们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旅游旺季,做好新产品新玩法的推出,包括中秋赏月、中医药养生体验等等,吸引境外游客参与。

  此外,各地还纷纷推出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相关措施,激活入境游文旅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立体宣推城市形象,精准地触达全球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越来越多的入境游客,在中国体验更多的美食,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全方位深度了解既传统又现代的中国。签证、支付、消费、产品、服务各方面的综合发力,我国的入境旅游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高品质发展的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