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 五省市晒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29 21:01:50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1052次

国家数据局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摄

国家数据局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夏晓伦摄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夏晓伦、许维娜)在国家数据局28日举办的“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江苏、重庆、广东、河北、山东五省市数据管理部门负责人围绕“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主题,介绍了多地在制度构建、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为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地方样板”。

江苏:今年5个多月以来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

江苏省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秀斌介绍,江苏贯彻国家顶层设计,从场内数据交易体系构建入手,从制度、资源、市场三方面协同发力,着力解决数据“不敢用、不够用、不好用”的矛盾和问题,让数据从“存起来”的资源,变成“用起来”的工具、“活起来”的资产。今年4月,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5个多月以来已上架数据产品3933个,集聚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1864家,推动数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竞相显现。

李秀斌表示,一方面解决“制度不明不敢用”难题,另一方面补强“数据不足不够用”短板,最后疏通“渠道不畅不好用”堵点。按照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要求,江苏整合存量机构设立全省统一数据交易所,形成“一个数据交易所、一套规则体系、一个平台系统”的场内交易格局;率先上线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开发86个公共数据产品,6个场景入选国家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11个项目入选国家“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7个项目入选国家试点,实现跨领域数据安全流通。

重庆: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重庆造”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胡军国表示,近年来,重庆认真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和“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以率先承担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创新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率先建成市域一体、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较好实现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有效提升了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效能。

胡军国介绍,重庆坚持把数据要素作为产业创新发展新质引擎,深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扎实推动城市、医保、汽车、隆鑫摩托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迭代推进低空城市安全巡检、疾病病理诊断等国家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先行先试,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为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注入强大动能。

胡军国举例称,比如,强化数字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重庆是全球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友好型城市,通过打通“四侧”数据,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开展确权登记和跨境流通,加快开发智能化产品,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重庆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名片愈发靓丽。

广东:正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进程

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广表示,广东发挥大湾区市场主体众多、产业发展活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等综合优势,聚焦实数深度融合一条主线,全力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全生命周期探索,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多维度供“燃料”。多元、丰富、优质的数据供给,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基础“燃料”;二是全方位强“根基”。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释放,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护航、设施支撑与安全保障;三是多载体培育“生态”。

“广东正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进程,以政策护航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王天广介绍,广东已先后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及省“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文件,形成覆盖数字经济、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的制度框架。此次推进的《广东省数据条例》将进一步细化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关键环节,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法治保障。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广东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过半,数据类企业超4万家。

山东:从“办赛”到“兴业”  “数据要素×”大赛呈现三个新特点

“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山东分赛不仅是举办赛事活动,更是将其作为培育数据产业生态、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成果落地转化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綦琳表示,整体呈现出从“办赛”到“兴业”的显著转变,呈现三个新特点。

一是形成“部门协同、三级联动”的全域立体办赛模式,实现了重点行业全覆盖。由省大数据局联合21个省直部门,16市同步举办选拔赛,300余家机关单位参与。赛道设置上,在14个国家赛道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山东实际,增加了教育创新和数字机关两个赛道。全省共有3501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同比增长超53%,参与人数超过2.73万人,比去年增加24%。举办18场省级专题宣讲,全省组织专题辅导和模拟路演158次,累计发布媒体稿件289篇,决赛吸引12万人观看视频直播、47万人浏览图片直播,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是形成“技术比拼+场景驱动”的互学共鉴生态,涌现了价值更高、应用更广的场景和方案。大赛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模式创新、效益显著的典型案例。比如,在农业领域,基于农业遥感气象多模态大数据建设防灾减损大模型,打造“科技+农险+服务”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为2500万农户提供7000多亿的风险保障,累计减损7.6亿元;在工业领域,通过开展数据汇聚、分析、建模,重构化工行业研发范式和生产模式,助力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50%、生产事故率降低60%;在服务业领域,打造“数据驱动海洋旅游联合运营”样板,海上旅游产品增加150%,游客量同比增加172%,营收同比增长41%。

三是形成从“赛场”到“市场”的成果转化机制,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建立多维度的激励机制,奖补资金覆盖数据资源开发、算力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2025年省级数据产业资金奖补总规模达1.05亿元,其中“数据要素×”专项奖补3500万元。各市出台奖补措施,济南市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市场主体开展数据产品开发和交易;青岛市对获评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的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年度交易额进入全市前十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企业按比例给予奖励,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綦琳表示,下一步,山东数据局将精心遴选28个优秀团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加快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数据动能。

河北:以“数据要素×”大赛为抓手形成5458项资源目录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张燕介绍,河北坚持以建设“数据要素×”典型场景为驱动,以“数据要素×”大赛为抓手,以推动数据与一二三产结合为着力点,在归集8000亿条基础上,开展公共数据常态化归集和社会数据资源调查,形成了5458项资源目录,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

“首先要理清数据赋能的‘路径图’。”张燕介绍,河北对2024年“数据要素×”河北分赛的1264个参赛案例数据使用情况深入剖析,研究“数据怎么来”“怎么加工”“怎么使用”的作用机理,总结出自身生成、自采、购买、免费获取4种供数方式,多源数据融合重构、算法建模、统计分析、大模型技术4种治数方式,以及报告、库表文件、数据集、API接口、模型、SaaS应用等6类常用数据产品形态的用数方式,最终提炼出“摸底数、聚生态、建场景”的数据赋能实现路径。这一路径已快速落地实践,例如在商贸流通领域,河北整合“人、车、物”数据,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商品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整体物流效率提升约15%。

“在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同时,我们以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为契机,同步谋划、发展壮大数据产业本身,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张燕表示,河北将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创新应用为驱动、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