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深圳市街道足球超级联赛拉开序幕。本届赛事汇聚了48支球队近1500名球员,赛程将持续至12月初,为参赛人群创造“聚”和“玩”的核心体验,营造“全民足球”“全民主场”的氛围。与此同时,“苏超”“川超”“湘超”也在同步火热进行。各地体育赛事热潮席卷而来,不仅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更带动体育产品供给持续扩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与休闲基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当前,‘请你流汗’正逐步成为消费新风尚,这一现象展现出体育消费潜力较大”。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支持下,运动健身、观赛参赛等需求已深度融入生活,其对扩大内需作用显著,既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带动制造、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
多地丰富体育产品供给
多地体育赛事正不断创造热点,“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9月20日,在“深圳街超”现场,一场明星队对阵健力宝整建制球队的表演赛格外引人注目。多名足坛知名教练与球员悉数登场,精湛的球技与热烈的互动瞬间点燃现场气氛,激发了足球爱好者热情。
同日,“苏超”常规赛进行到倒数第二轮6场比赛,总计打入21粒进球,刷新“苏超”单轮进球总数纪录;在江西南昌,“赣超”八强淘汰赛首回合南昌队和赣州队的比赛,共有5万余人来到现场助威,再次打破江西省内足球赛事单场上座纪录;在成都双流体育中心,“川超”揭幕战的现场座无虚席。
除了观赛热潮迭起之外,深圳、长沙等地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果不断。
据悉,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滨海绿道、社区体育设施等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0分钟运动圈”。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2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将绿色生态与体育健身完美融合,在1320个公园中,62%成为市民最青睐的健身场所,真正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健身”的生活图景。
长沙奥体中心项目正在提速建设,9月17日夜间,该项目建设现场完成土方外运超6000立方米。该项目总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计划于2028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湖南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既能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也能丰富市民文体生活。
上市公司紧抓产业机遇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东风之下,多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紧抓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从赛事运营、媒体传播、产业融合等多个维度发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在交易所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体育产业“国家队”,依托战略合作及多年积累的赛事运营综合实力,深度参与大众体育赛事的专业化运营与升级。公司通过输出标准、管理和资源,助力地方打造精品赛事IP,推动体育产业生态繁荣,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在赛事传播与品牌运营方面,力盛云动(上海)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极拓展网络直播、新媒体等赛事媒体合作,利用体育赛事直播平台,抖音和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赛事传播,增加赛事覆盖范围及影响力,以此提升品牌曝光度,提升赛事价值。赛事价值的提升会带来更多的赞助、票务及版权等收入。年轻群体是公司重要的客户群体,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在赛事参与者与观众用户等方面吸引年轻群体。
广州岭南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体育赛事的“3+1”精品文旅矩阵,围绕赛事、运动、体验策划“赛事风向标”“丈量全世界”“花样运动体验”三大主题,推出“体育+旅游”系列产品上千条线路,覆盖出境、跨省及粤港澳三大产品市场,满足全年龄层游客需求,同步推出首批观赛旅游产品,助力公众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沉浸式观赛体验。
对于企业如何把握体育产业机遇,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体育产业已迎来发展“风口”,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布局:一是聚焦产品创新,结合新技术开发“多场景、高黏性”产品;二是推动产业融合,放大“体育+文旅”“体育+健康”乘数效应;三是强化品牌建设与高质量供给,增强消费者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