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山东财经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山东蓝皮书: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指出,“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2021年的43%提升至2024年的超过49%,年均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增速领跑全国。
数实融合加速推进
蓝皮书称,山东省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态势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2021~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从32万家增至40万家,年均增长7.7%。其次,数实融合成效显著。通过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省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加速释放。全省累计建成200个以上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场景,通过“数实融合”战略,山东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均实现质的跃升,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最后,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形成。济南—青岛数字经济走廊初具规模,带动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算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智能算力服务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和部署应用的重要利器。蓝皮书显示,近年来,山东省扎实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省各类数据中心算力总量达到9.66E,智算占比超过30%,有力支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应用。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式获工信部同意启动申建,多家算力中心上线运营,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达5个。“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显示,2024年,山东省综合算力指数相比2023年稳中有升。2025年3月,山东省首个突破E级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致力于打造“AI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算力、数据、算法及服务全链路能力。山东算网平台作为全国首个覆盖省级区域的算力基础设施,于2024年5月11日正式启用,不仅突破了单一机构算力的限制,还有效缓解了算力短缺问题,为全省部分战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
蓝皮书指出,山东省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构建了以“数据资源+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双引擎驱动发展模式,打造了一个涵盖数据资源市场、产业变革、企业引领以及政策支持的完整链条发展体系。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数据交易体系,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600余个,其中,济南、青岛率先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7.3%,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3000万台(套),建成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龙头企业引领效应凸显,海信、浪潮、歌尔、海尔4家企业连续两年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前20名。数字产业化发展迅猛,2024年实施“十大工程”,培育首批73个首台(套)产品、15个数字产业集群,上半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9800亿元,同比增长14.9%。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山东省以“产业大脑”为核心抓手,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聚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十大重点行业,发布45个细分领域榜单,2024年内新建省级“产业大脑”5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补贴最高500万元,惠及企业超2000家,推动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14%以上增速。(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