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治理展现多元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31 20:33: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1196次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记者鞠然)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相关的特色举措与实践经验,为全国食品添加剂综合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山东首创“三定三查一检”制度

山东省共有2.5万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晖介绍,为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山东创新推出“三定三查一检”制度,通过定食品分类、定用量、定配方的“三定”,明确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和合法用量;通过查进货、查使用、查标签的“三查”,规范原料查验、投料和标签标注;通过“型式检验”,验证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管控的合理性、有效性,实现从原料到出厂的全链条管理。

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山东通过开设食安“云课堂”三年培训40万人次企业管理人员,并开展“食安护航”帮扶行动,组织专家为400余家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企业提供“上门体检”。同时,将食品添加剂投料记录制度纳入地方立法,编制40余类食品检查指导手册,全省今年以来已查处食品添加剂滥用案件1200余起,形成有力震慑。

新疆“双减”行动赋能特色产业 带动企业增收超3.1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徐艳玲在发布会上表示,新疆立足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国率先出台《食品生产环节开展食品添加剂“减量减品种”三年行动方案》,建立935家企业、4500余个品种的动态管理清单,按照“部门引导、企业自愿、科学评估、审慎使用”原则推动“双减”工作。

为确保“双减”落地见效,新疆通过短视频宣传、访谈、标准宣贯等方式,全面提升企业和监管人员“双减”能力水平;通过组建24家“流动诊所”和144人专家库,为企业提供免费送检和个性化技术方案;通过督促860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配方自查,及时整改防控较大风险隐患640个。此外,市场监管局还持续推荐优质“双减”产品积极申报“新疆品质”认证,提升消费者对新疆特色食品的消费信心。目前已有4家大型地方特色食品企业通过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双减”产品累计促进企业增收超过3.1亿元,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行业协会引领企业践行“非必要不添加”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发言时就推动行业自律、落实综合治理提出具体意见:一是强化标准引领,筑牢技术根基。协会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宣传、解读与动态更新,鼓励企业建立更严格的内部管控标准;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控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须建立健全覆盖采购、验收、贮存、投料、生产、检验全过程的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此外,张京玉还强调了协会引导企业主动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自查自纠的重要性,重点指出了对色素、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违规行为的排查。另一方面,协会第一时间发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加强行业自律防止食品添加剂滥用风险的倡议”,倡导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核对产品配方和标签标识,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在产品研发中切实落实“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积极探索降低对食品添加剂依赖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