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刷一刷好友的社交动态、看一看短视频,“手一抖”却弹出了电商App的界面……媒体记者亲测发现,多个常用手机App均出现了类似情况:启动软件时,只要有轻微晃动,或者手指不小心碰到屏幕,就会立刻跳转到某电商App;想关闭,要么跳转太快根本来不及点按钮,要么按钮很隐蔽很难找到。尤其是在“双11”等电商购物节时期,手指轻触屏幕、机身轻微晃动就强制跳转购物界面的“霸屏广告”,出现频率更是大幅攀升。
大促销期间,各类App被电商广告占领,这原本是很正常的营销投放。“双11”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拉动成交量,品牌曝光和渠道引流是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在此大背景下,电商广告霸屏各家App,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某些电商广告,不只是图片、视频,而是动辄触发跳转,将用户“劫持”到电商购物平台。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派,远不是一句“牛皮癣”所能概括的,简直等于是“网络绑票”“流量劫持”了。
这点小伎俩,其实早被网友看得透透的。“个个App通电商,稍不留意就跳转”,这绝不是因为用户“手抖”,而是App的某些参数被“调教”得异常敏感,任何一点细微的动作,都会被视作“互动跳转”的启动指令。在引流这件事上,很多App已然到了肆无忌惮、不管不顾的地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电商广告的费用,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跳转访问量”动态结算的,App运营方自然要费点心思、用点手段的。
当下的互联网营销市场,电商是最大的甲方之一。很多App的首屏、信息流、推送位等都被电商广告收入囊中。丝毫不用怀疑,“双11”期间,无所不在的App电商广告,必然会给电商平台带来巨大的访问增量。但需要追问的是,这部分新增的“访问量”,有多少购买转化率呢?绝大多数“被绑来”的网友,想必只会骂骂咧咧地关闭购物网站,而不会是“来都来了,就顺便下单网购吧”。当电商营销只追求商业引流却完全不考虑用户的感受,那么用户也会选择“用脚投票”。
当下,在铺天盖地的App电商广告之下,热热闹闹却难掩消费者的怨声载道。电商品宣部门确乎砸钱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各家App“把脸豁出去”也给电商平台拉来了不少人头,可是这种野蛮的、“绑架式”的营销模式,真的有效吗?事实或许恰恰相反,从舆论反馈看,越是如此“绑架网友”的电商,就越是人心尽失、大败好感。
流量源于顾客的信任,合法合规是平台的立身之本。对于某些电商来说,不弄清这一最基本的道理,只怕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头来,花了很多钱,招了很多骂,何苦来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