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密码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25-09-22 21:36:35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1878次

又到秋分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如约而至。

今年,夏粮稳产丰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田埂上的“丰收画卷”更为壮阔。

全国上下重农助农、稳粮抓粮的扎实行动,亿万农民群众洒在大地的每一滴汗水,都为国家仓廪更充实、人民生活更幸福夯实根基。

种粮有“芯”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

秋风渐起,日光泼下来,地里腾起一层雾气。在安徽宿州埇桥区蒿沟镇的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田褪去了青涩的翠绿,玉米棒子即将撑破绿色的外衣,迎接丰收的到来。

“茎秆粗壮,籽粒饱满,收成稳了。”今年种植了1300亩玉米的种粮大户刘涛随手摇了摇玉米植株,言语中透着自信。

自信来自种子。刘涛介绍,自从6年前改种了新型品种“迪卡C1210”,产量与以前的1100斤/亩相比,现在已经跃升到1500斤/亩的新台阶。“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今年产值能到45万元。”

种粮大户刘涛检查玉米长势。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种粮大户刘涛检查玉米长势。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我家种的300亩青储玉米,今年预估收入最少也得40万元。”站在一旁的种植户冯元接过话茬。这份喜悦背后,是种业振兴悄然改写着种粮农民的账本。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好收成带来好收入。”蒿沟镇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邵友伦介绍,今年全镇种植玉米31700亩,在经过改种新品种,加大“一喷多促”田管力度的支撑下,经测产后的平均产量可达926斤/亩。

种子位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被誉为农业“芯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种业自立自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收粮用心 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农作物丰产,收购提上日程。

今年,我国油料作物在巩固大豆扩种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油菜、花生的增产潜力。在全国花生种植大县山东临沂费县,24万亩花生正迎来收获期。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区花生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比去年增加400斤左右。

一大早,在费县西武家汇村的花生试验田,伴随着收割机轰鸣,一串串带有泥土气息的花生破土而出。

“今年收成无比好,产量不断提高,收入跟着涨,花生不愁卖,价格也实在。”75岁的刘德宝和花生打了一辈子交道,既见证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更亲历了从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到合作社统一收购直送加工企业的全过程。

刘德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亩产1000斤计算,仅面前这3亩花生纯收入可达5000元,且收入实时到账。

山东临沂费县的花生种植户迎来丰收。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山东临沂费县的花生种植户迎来丰收。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农民油料作物收获晾晒后,由合作社统一送到中粮油脂仓库,让农民专心耕种,节省运输销售的时间和精力。”费县宝来花生种植合作社社长刘成圣介绍,当前收购范围辐射周边7个自然村,可带动600家种植户稳产增收。

得益于农业深加工的延链补链,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产品突破“微笑曲线”的底端束缚,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

费县中粮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长柱介绍,通过帮助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对油料作物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既推动了当地花生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又促进了革命老区的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要发展、有活力,离不开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强化规划、项目、资金、要素间的有效衔接、协同发力,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购销连心 城乡联动带动共同富裕

城乡联动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秋日的蓝天白云下,一场农文旅产销对接活动在北京的闹市区拉开大幕。“刚买的产自内蒙古的杂粮和鲜嫩羊肉,既新鲜又实惠,不出远门就能淘到草原好货,还能亲眼见证非遗手艺。”65岁的北京市民张女士在供销助农现场,手推车里装得满满当当。

买方下单正酣,卖方介绍卖力。在一销售肉苁蓉产品的柜台前,店主付自然线上直播带货,线下介绍产品两不误。

“内蒙古凭借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给了肉苁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加工成的冲剂可以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付自然介绍,借力城乡供销系统的通道,企业去年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

“京蒙协作兴文旅 供销助农促消费”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京蒙协作兴文旅 供销助农促消费”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供销系统以‘文化+展销+体验’为抓手,一头联结田间地头整合优质农产品,一头对接市民‘菜篮子’‘果盘子’,努力打造各地名特优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和农文旅资源推广的平台。”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马建梅介绍,以展示展销为切入点搭建的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了市民餐桌。

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共同期冀。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实现了“五连增”,不少曾经的“土特产”,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近期,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部署了9方面23条举措,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三农”稳,天下安。从丰产到丰收,从一粒种到一条链,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每个“三农”人都是值得点赞的英雄。

丰收的故事正在讲述,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实习生邱天翔、刘思彤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