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江潮州段。 |
|
市民在汕头市莲阳河畔休闲。 |
|
韩江潮州供水枢纽。 |
|
护河志愿者巡河守护韩江。 |
前不久,广东省潮州市渔民在韩江市区段邂逅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韩江鼋。
“这是自2021年8月份以来,在韩江流域发现并救助的第6只韩江鼋,与之前在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不同,这是首次在韩江潮州市区段发现鼋,标志着韩江潮州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水质持续改善,水域生态系统健康。”潮州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陈培琼说。
近年来,韩江治理模式实现从“局部整治”到“系统治理”、从“单一治水”到“综合赋能”的跨越式升级。
今日之韩江,安澜与生机相融,保护与发展并进,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在岭南大地上徐徐铺展。
固本强基,水润民生——
筑牢安澜屏障,优化区域水网
让韩江秀水长清,安全是基础,水源是命脉。
5年来,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与区域发展的攻坚战在韩江流域持续展开。攻坚战从“持久水安全”和“优质水资源”两个维度同步发力,既夯基固本,又补短板、利长远。
眼前的韩江,岸宽水净,碧波涟涟。但历史上的韩江,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既有洪峰肆虐之险,亦曾遭旱情缺水之困。
韩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曾达到1.3万多立方米每秒。2021年1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2022年8月主体工程竣工。工程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供水受益人口约750万人。
作为韩江下游及韩江三角洲地区防洪体系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为韩江下游及韩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增加了一道“安全门”。
为了更好解决“缺水之困”,更大范围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全速推进——2022年7月,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条跨越山河的“地下长河”,将韩江清流送往饶平。目前,工程累计输水超7600万立方米,惠及约60万群众,改写了当地“靠天喝水”的历史。
“以前水流慢、水质差,不存满一缸水心里就不踏实。”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居民的心声,道出了当地百姓曾经的用水焦虑。如今拧开水龙头,清水自流,韩江水已成了大伙口中的“安心水”、田间地头的“丰收水”。
2025年9月,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工人们忙碌地施工,机器轰鸣声中,一条穿越地质复杂区的“地下蛟龙”持续向前延伸。
据介绍,该工程预计2026年上半年通水,届时每年可调配3.11亿立方米韩江清水,惠及汕头、揭阳、潮州等地850万人口,进一步优化粤东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碧水重生,绿韵悠长——
重现生态底色,共享幸福河湖
根基既固,生态底色方显。
5年来,随着水安全屏障持续筑牢,韩江流域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韩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稳定在90%以上;市、县两级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在韩江竹竿山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如同一名“哨兵”,每4个小时对水温、溶解氧、氨氮等多项指标进行全面“体检”。这里配备了国内领先的分析仪器,能够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向指挥中心和各相关部门发送预警信息。”广东省潮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工程师金桢锴介绍。
目前,潮州市通过建立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系统,在韩江干支流设置8个常规断面监测点位和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水站的监控和预警,实时掌握韩江水质变化情况。
韩江治理,是一场系统性的治水实践:河湖岸线在持续保护与修复中重展新颜,跨市河段在协同管护中打破行政壁垒。
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傍晚时分的莲阳河畔,市民李姐与丈夫在江边煮茶闲话。“开车半小时过来,就为这片好风景。”她笑着说,“晚上更热闹,唱歌、散步、带娃的都有,大家都爱来。”
莲阳河,这条承载潮侨文化与红色记忆的韩江支流,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通过系统实施堤防加固、水系连通、湿地修复、碧道延伸等工程,莲阳河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生态教育课堂和文化传承长廊。
全民护河,众志成城。新津河是韩江下游的重要支流,在新津河边,汕头市龙湖区巡河驿站里,身着蓝色志愿服的蔡东松正忙着组织周末的巡河活动。作为龙祥志愿者协会会长,他带领的护河队伍已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1400余人。
“河水一年比一年清,周边环境一年比一年好。”蔡东松说,“我们常态化巡河,有时徒步,有时骑行,有时还开汽艇;遇上大型护河活动,上千人一起行动,那场面特别振奋人心。”
韩江流域管理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张杰的微信里,有一个59人的“民间河长群”。他说:“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又从参与者变成守护者。这种良性互动,是韩江治理最深厚的根基。”
文脉相承,水美兴业——
激活文化基因,赋能绿色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韩江治理的更深层追求,还在于以文化人、以水兴业,让母亲河既留存历史底蕴,又焕发时代光彩。
5年来,一系列水文化建设项目次第推进:《广东江河·韩江卷》《韩江红色故事集》《韩江》绘本等读物相继编印出版,系统梳理韩江文脉;沿江打造的红棉公园等7处文化纪念地,如明珠般串联起韩江的历史记忆。
水利工程也被赋予人文温度。潮州北溪桥闸在除险加固中,巧妙融入岭南建筑元素,让“硬工程”展现出“软实力”;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等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水文化教育科普场所,使工程本身成为传播水文化的载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粤“左联”之旅,这一文旅项目由韩江省级河长挂帅推动,沿韩江中下游打造7个开放式文化节点,不设围墙、全天开放,将水文化与红色故事有机融合,营造了全社会守护韩江、珍爱母亲河的浓厚氛围。
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为韩江永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广东坚持“以新赋能”,建设“智慧韩江”,完善流域水利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发布《“让韩江秀水长清”合作协议书》,广泛凝聚了“流域+区域”协同治水共识,形成了共建共享幸福韩江的强大合力。
水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韩江流域依托万里碧道、幸福河湖等载体,积极探索“以水兴文、以文活商、以商护水”的互促共赢之路。水美乡村、滨水经济、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正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多元共赢。
金秋时节,韩江干流上的潮州广济桥游人如织,一河两岸风景如画。这座见证千年潮商文化的古桥,正与焕然一新的韩江一道,诉说着新时代的治水故事。
五载耕耘,蜕变呈新。韩江之变,是发展理念之变,是治理方式之变,更是人与河流关系之变。韩江实践生动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韩江流域将以更高标准推进系统治理,以更实举措保障水安全,以更宽视野激活水价值,让韩江碧波永远映照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条粤东母亲河。
韩江潮起,未来已至。一曲新时代的“韩江颂”,正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传颂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