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物流动”到“价值共生”看中老铁路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0 20:29:14  来源:咸宁新闻网  作者:admin  点击:1192次

  普洱茶叶加工厂里,封装好的茶饼正被搬上集装箱,3天后将抵达老挝万象商超;老挝琅勃拉邦的果农,把新鲜山竹装箱,冷链车厢50小时内就能送抵昆明生鲜市场。这组跨境“双向运输”场景,正是中老铁路运量连续四年保持较大增长的生动写照。这条连接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钢铁动脉,已从简单的“货物通道”,蜕变为推动“产业联动”“全域协同”“价值共生”的关键纽带。

  运量持续增长,源于货运清单扩容背后的产业链深度咬合。2021年铁路刚通车时,跨境运输货物仅10余种大宗商品,如今已拓展至3000余种,涵盖电子元件、机械设备、生鲜果蔬等。这不是简单的品类叠加,而是两国产业优势互补的必然结果:中国西南的制造业支撑老挝基建与工业化,老挝的优质农产品满足中国消费需求。以冷链运输为例,截至2025年8月,累计运输入境东南亚水果达41.3万吨,2025年以来出入境果蔬量同比增长近1倍。这意味着老挝果农无需再愁“运输损耗高”,中国冷链企业找到新市场,两国农业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你有需求、我有优势”的共生格局。

  运量稳步攀升,得益于运输网络延伸带动的区域动能激活。中老铁路的运量增长,是沿线城市协同联动的“全域成果”。昆明托管磨憨后,2025年上半年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1391亿元,同比增长9.7%,成为连接内陆与中南半岛的“物流中转站”;玉溪依托最多沿线站点,累计货运量突破5000万吨,2025年1-8月货运到发量同比增长7.4%,工业产品借铁路分销至东南亚;普洱将茶叶、咖啡销往老挝,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5.6%,居云南第二;西双版纳关累港升级为国家级口岸,嘎洒机场改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250万人次,国际河流客运航线即将开通,形成“铁路+港口+机场”立体交通网。铁路串联起产业、物流、贸易资源,促成“运量增长-经济发展-运量再增长”的良性循环。

  运量四年连增,本质是民心相通深化下的合作信任累积。数据背后的“人与故事”,才是运量增长的根本动力。商人陈先生感慨:“以前公路从昆明到万象要3天,损耗高,现在铁路1天半就到,成本降20%,订单多了不少。”老挝商贩阿占直言:“以前进货要转好几趟车,现在从万象坐火车到磨憨,再转高铁去昆明,两天就能运回货物,利润高了三成。”这种亲身获得感,让信任不断升温:老挝商家信得过中国商品的时效,中国企业信得过货物的安全,两国消费者信得过商品的品质。信任推动贸易跃升,2024年中老进出口贸易额达527.28亿元,较2021年增长89.23%,云南对老挝进出口贸易额更是增长1.25倍,每一笔订单都在加固合作的“信任基石”。

  从2021年“开通首运”到2025年“四年连增”,中老铁路的运量变化,不仅是货物运输的“数量提升”,更是两国合作的“质量跨越”。随着《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当累计货运量向1.2亿吨迈进、“中亚班列(澜湄快线)”突破5000列,这条钢铁动脉必将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多“价值共生”的新篇章。(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