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路撬动跨境发展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5-09-20 20:27:28  来源:咸宁新闻网  作者:admin  点击:1707次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前夕,越南旅客阮翊飞带着对AI产品的期待与拓展商机的愿景,从东兴市站搭乘高铁前往南宁。这一幕寻常的跨境出行场景,恰是防东铁路通车近两年来,边境发展格局重塑的生动缩影。这条全长仅47公里的“袖珍高铁”,看似体量不大,却以“点”的突破激活“面”的变革,在打破交通瓶颈、融合文旅资源、深化经贸协作的过程中,让中越边境从“地理末梢”蜕变为“开放前沿”,撬动起跨境发展的大格局。

防东铁路的突破,在于以“短线路”打通“大循环”,让边境城市融入全国发展一盘棋。通车前,东兴市“地无寸铁”的现状,使其长期游离于全国铁路网络之外,无论是群众出行还是产业发展,都受限于“陆运为主”的单一交通模式。而73分钟直达南宁的高铁,不仅结束了这一历史,更借由后续新增的西安、广州方向动车组,构建起“边境-首府-国内主要城市”的立体交通网。西北游客乘高铁来体验京族文化、漫步金滩海岸,越南旅客循铁路北上触摸西安古城墙、南下品味广式早茶。这条“双向引流”的线路,不再是孤立的边境铁路,而是串联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连接线”,让东兴得以依托全国高铁网的“大动脉”,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防东铁路的价值,在于以“交通线”激活“文旅链”,让跨境旅游从“单点游”升级为“全域游”。过去,中越边境旅游多局限于东兴、芒街等少数口岸城市的短途往返,游客“过境即走”,难以形成深度体验。如今,防东铁路的通车改变了这一局面:一方面,它将东兴的边境风情、金滩的滨海风光与南宁的展会经济、西安的历史文化、广州的都市魅力串联起来,为游客打造出“边境探秘+都市体验+文化溯源”的多元化旅游线路;另一方面,东兴市站推出的越南语服务、翻译机配备等“无语言障碍”举措,以及高效的口岸通关效率,让跨境旅游的“舒适度”与“便捷度”大幅提升。数据显示,通车至今东兴市站接待越南旅游团700余个,服务越南旅客超3.5万人次,暑期单趟列车越南旅客占比超八成。些数字背后,是跨境文旅资源从“分散”到“聚合”的转变,也是边境旅游从“小众”到“热门”的跨越。

防东铁路的深意,在于以“便民路”夯实“合作基”,让民心相通成为经贸协作的“催化剂”。交通的便捷性,最终要落脚于人的交往与信任的构建。当越南游客段玉香在东兴国贸商场买到心仪的衣服,直言“过关快、商品好”;当越南导游微氏缘见证游客“大包小包带特产”,感慨中国商品的吸引力;当客运员周雪如用中越双语播报,让旅客感受到贴心关怀。这些具体而微的互动,正在悄然拉近中越民众的心理距离。而这种民心相通,又反过来为经贸合作注入动力:中国的红枣、桂圆等干货借铁路更便捷地进入越南市场,越南的特色产品也循着这条通道走进中国,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150万人次的背后,是“民间交往热”带动“经贸合作火”的良性循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防东铁路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更是中越民众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桥梁”。

47公里的防东铁路,长度有限,但其撬动的发展格局却无限广阔。它让我们看到,一条“小铁路”可以成为边境城市转型的“加速器”,可以成为跨境文旅融合的“黏合剂”,更可以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助推器”。当前,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防东铁路的实践启示我们:基础设施的联通,既要“通”在物理层面,更要“通”在民心层面;区域发展的突破,既要着眼于“单点”的建设,更要注重“全局”的协同。

未来,随着更多跨境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便民服务举措的落地,中越边境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必将书写更精彩的篇章。而防东铁路,这条穿梭在山水之间的“黄金线路”,也将继续见证着边境的蝶变、友谊的延续与合作的共赢。(何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