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医药代表行贿医生案被曝光——多年被负面舆论困扰的步长制药再次中枪。
媒体报道显示,自2016年起,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销售业务员苏某开始行贿商水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海生,后者利用职务便利开出35962盒脑心通胶囊,非法收受药品回扣款人民币125000元。这距2019年5月行贿斯坦福送女儿入学事件曝光仅隔一年多,步长制药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贿赂门”专业户再行贿
在医疗购销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情况下,非法“医药代表”渐成敏感热词,目前大小医院基本都能看到“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医药代表请止步”等字样。如此一来,虽不能完全杜绝,但可以反映出我国医商合作关系、采购监管流程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而患者也会对医院更加信任。然而,以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和丹红注射液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为主业的步长制药多年来却贿赂丑闻频出、危机不断,尤其是销售代表行贿医疗机构,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
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及媒体公开报道内容发现,2002年,步长制药创始人之一的赵步长为使脑心通从地方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曾行贿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 2015年3月,其销售人员行贿上杭县庐丰畲族乡卫生院药房负责人;
2016年6月,其销售人员行贿上杭县溪口镇卫生院药房负责人; 2018年7月,其销售人员行贿湖南益阳医院、卫生院; 2019年5月,其联合创始人赵涛靠行贿650万美元将其女儿送入斯坦福大学后被开除; 2020年9月,步长制药再次因销售员行贿被曝光。对此有媒体评论称,以中成药为主打产品的步长制药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王牌产品频遭“点名”,即使危机公关亦难掩其贿赂标签下的负面形象。
9月14日,中纪委网站发布的《被列入行贿人黑名单后..》指出,在医疗领域,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其中在本省范围内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过医药商业贿赂行为,单一案件中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医药企业,失信等级将被评定为“特别严重”, 受到相应限制这或将倒逼药企合规推广药物,主动规避潜在风险。“贿赂门” 常态化的步长制药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规范销售,必将积重难返,最终阻断其“中国强生,世界步长”的前进步伐
营收增长背后销售费用畸高
从近年的营收趋势及2020年半年报来看,频繁发生的舆论风波似乎并未对步长制药业绩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步长制药销售费用2011年为24.45亿元,2019年已大幅上涨至80.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2%,销售费用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41.64%增加至2019年的56.68%。
其中,2017年其销售费用达到近年最高值至82.87亿元,且2017-2019年 销售费用均在80亿元以上,分别为82.87亿元、80.36亿元 、80.81亿元。其中,占销售费大头的学术推广和咨询费在2019年竟高达95%。然而,在2019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主营业务分析中,2018和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80亿元和5.05亿元,与其连超80亿元的销售费用.形成了鲜明对比。
综上,营收总体上涨仍难掩其增幅不断下滑的事实。对此《投资时报》评论称,较高比例的销售费用明显拖累了步长制药盈利能力。另有分析人士指出,过度依赖学术推广与咨询的销售模式不利于其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且销售净利率被严重拉低。虽然研发投入有所增加,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刚达到行业及格线。
事实上,仅依靠销售拉动营收增长的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形势。公开报道显示,步长制药近年来逐渐将转型升级作为其战略核心。此次疫情客观上也加速了步长制药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的转型。今年4月,步长制药向媒体表,正在快速实施“从销售型向科研型转换“从天然药向全医药产业链转换”“从本土化向全球化转换”三个转换,即大健康战略,在继续保持专利中药地位的基础上,迅速向生物制药、疫苗等高科技医药产业扩张。
转型已然上路,然而被局面推着走的步长制药如何规避“黑天鹅”事件,如何在新兴领域取胜,如何应对各种未知的可能,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健康领域争取一席之地,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