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到民生 中国计量如何“量”出高质量未来
发布时间:2025-11-17 18:10: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1998次

秋冬之交,湘水含碧,层林尽染,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发展会议暨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简称“两会一展”)在湖南衡阳举行。“衡”者,称量也,平衡也,一城之名,自古与计量血脉同频,如今更以计量为新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

支点背后,是一条悄然上扬的国家计量能力曲线。“十四五”以来,全国计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计量基础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基本实现了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的量子化复现。量子、微纳尺度等40多项重大关键计量技术取得突破。同时,计量服务能力日益完善,在集成电路、稀土材料等领域新增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2家,总计达到69家,围绕精准医疗、智慧电力等批准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心16家,为产业升级、健康生活、智慧城市筑牢发展根基。

产业升级: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领航”

长期以来,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数据支撑的生产模式,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而计量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生产逻辑从“时间驱动”“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工艺革新与效能提升的双重突破。

在白酒产业,陈酿周期长、风味不稳定曾是行业共性难题。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精准传感+智能优化匹配+数字算法”为核心,探索出“数据驱动”替代“时间驱动”新模式:通过高能电子束辐照提速陈化反应40%-60%,结合数字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100余项工艺数据;通过AI智能匹配构建数字化协同解决方案。这种精准管控提升了白酒的感官评分,缩小了不同批次白酒的风味偏差率,同时将陈酿周期缩短,仓储成本降低,让千年酿酒技艺有了可量化、可优化的科学依据。

在农业领域,广西六堡茶产业同样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数据管控”的跨越。广西六堡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构建了覆盖“种植—加工—仓储—消费”全产业链的六堡茶智慧测控一站式平台,通过在茶园部署农田物联网、在生产线安装温度传感器、在陈化仓搭建温湿度传感器等方式,整合各环节数据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了种植环境调控、加工工艺优化、陈化品质预测等核心技术突破。计量数据让传统农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与高品质的统一。

塔里木油田打造的全链条计量智能“数据湖”,解决了单井数据失准、交接量值模糊等行业痛点。该油田首次将单井、联合站、储运销售三大系统数据纳入分布式多层级架构,运用“关键节点+子单元微循环+辅助调节单元”的三层逻辑,建立统一数据大模型。通过实时数据的联动验证,油气产品商品率等核心指标实现可视、可控、可预测,让数据从采集到应用形成完整链路,有效提升了油田管理效能。

从白酒陈酿的风味调控到六堡茶的全链管控,再到油气田的高效运维,精准计量正以“数据之力”筑牢高质量生产的坚实根基,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现代产业提质增效。

健康守护:用“计量精度”筑牢生命防线

随着外科手术进入“精准微创”时代,计量精准度直接关乎生命安全。在手术机器人领域,面对达芬奇系统超60%的全球市场垄断,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依托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医用手术机器人检测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打造覆盖运动精度、光学成像、显示性能三大类12项核心指标的手术机器人精准检测解决方案,为国产装备突围与临床安全助力。

“传统检测无法捕捉动态误差,我们实现质的突破。”项目负责人介绍,高速动态测量技术采用高灵敏度响应传感器与千帧级高速相机,并通过机器学习将机器人的动态参数捕获效率提升1倍。方案紧扣临床的核心参数阈值:运动控制主从操作距离准确度不大于8mm,姿态准确度不大于12°,延迟不大于70ms,显示色彩还原度偏差不大于5%等,保证医生眼里图像高清不丢帧,操作精准不卡顿。

手术室的“精准”关乎临床安全,手腕上的“精准”亦牵动健康全局。“量值准确是全民健康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基石,我们守护的正是‘生命的精度’。”四川中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中测”)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计量技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核心价值。

“这个设备能告诉你智能手环测得准不准,一般有二类医疗器械证书的设备都比较准。”四川中测副总经理林滔说。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多参数全模态生理信号模拟器,集成ECG、IBP、血氧等关键生理参数检测功能,首创实现对华为、小米等品牌智能穿戴设备的直接检测。

“我们的技术,就像是为这块智能手环颁发了一张‘健康数据身份证’。当异常数据通过手表上传至远程医疗平台时,医生可以毫无疑虑地将其作为诊断参考,及时干预。”四川中测负责人表示,精准检测让远程医疗干预更及时。

智慧城市:让“数据神经”感知民生温度

数字化浪潮下,计量技术的数智化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南方电网计量中心研究员张硕告诉记者,南方电网基于电鸿统一物联操作系统的互联互通数字化底座,建立透明感知、云边协同、友好互动的智能量测技术体系,已完成计量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升级。面对强台风“麦德姆”“桦加沙”等极端天气,南方电网计量中心开展停复电情况实时监测预警,一旦民生基础设施出现用电异常,系统会即时触发响应,受灾单位可精准调配抢修计量物资送达现场,运维团队迅速开展处置。不少时候,市民尚未察觉停电,供电就已恢复如常。

数字化升级不仅在极端天气中彰显实效,更延伸到日常用电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今,在电力领域,远程抄表已成为常态,以长沙为例,市民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即可实时缴纳水电气费用,无需再奔波于营业厅。“智能表最大的优势在于功能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用电模式。”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胜”)负责人介绍道。智能水电气表可实现远程拉合闸操作,用户通过微信等平台就能随时查询每日用电量、费用明细以及家庭用电情况,让用电消费更加透明。

在智慧城市领域,计量数据更是扮演着“神经末梢”的角色。威胜提供的电表、水表、燃气表等设备,以及配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为城市安全运行和节能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威胜已与腾讯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底层设备支持,将计量数据与天气监控、交通监控等数据整合,共同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

谈及未来发展,威胜公司负责人表示,计量技术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但目前受限于法规政策(如数据隐私保护)等因素,部分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放开。威胜负责给我们举了一个可实现的案例:通过监测智能水表的数据,可实时掌握独居老人的用水情况,若出现长时间无用水记录,系统可及时发出预警,为老人安全保驾护航。这一应用场景,将计量数据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技术更有温度。未来,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标准的持续优化,计量数据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衡阳雁去、湘江北流,“两会一展”落幕,为中国留下新的“国家刻度”,重新定义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当下与未来,更多“计”往开来的场景将在湖湘大地乃至全国铺展。